2012年3月3日 星期六

[相機] Canon EOS 5D Mark III








Image quoted from Canon official web site


Canon 保密到家, 終於發表了萬眾引頸期盼的5D次次世代產品 EOS 5D Mark III. 在這之前, 已經不知道有多少次謠傳Mark III要現身, 每次都還是以謠言收場, 本以為Canon EOS-1DX 要晚於5D Mark III 發表, 結果跌破最多人眼鏡, EOS-1DX 先發表. 正值謠言空檔, 5D Mark III 卻悄然浮現, EOS-1DX上市日期則延後. 但根據行銷包裝與產品資料來看, 5D Mark III早就準備好了, 反而是EOS-1DX 才是匆忙發表, 這裡面枝枝節節, 局外人難以一窺. (這麼做有可能是告訴EOS-1的買家先別急著買5D Mark III)

去年311強震, 打亂了Canon很多產品線的計畫, 尤其是高檔鏡頭, 例如400mm, 500mm等新巨砲, 發表期一延再延, 再延三延, 到現在還不確定上市時程. 去年底我在Canon得到的消息是2012年會有一款重量級的DSLR發表, 沒想到一次發表兩款, 5D Mark III在三月底要上市, EOS-1DX則要延到四月底.

我不會在這裡細談5D Mark III的規格, 那是雜誌/網站/硬體狂熱者要做的事. 整體來講, 5D Mark III 跟 EOS-1DX 的規格相似極了. 這並不太讓人意外, 因為前年EOS 7D 的規格, 有部分甚至超過EOS 1Ds Mark III. 我們感興趣的是這樣的規格反映甚麼樣的技術趨勢、市場消長、行銷策略、以及背後攝影領域發展的走向.

試問數位相機發展至今, 甚麼議題最重要? 對焦準確度嗎? 也許有點重要, 因為各家都在設計新一代的鏡頭, 不只因為更好的表面鍍膜技術已經到位, 更是為了能夠精準對焦. 連拍速度嗎? 當然不是, 都可以錄影了連拍速度夠用就好, 除非你是專業記者. 我認為太多議題都只是枝節, 不是產品區隔就是成本考量. 在這之前, 數位相機最重要的兩大議題, 就是 高ISO 、 HDR.

HDR很快就退燒, 畢竟, HDR只是攝影的一種風格, 它處理的, 不外乎是暗部、亮部、中間調. 不是每張影像都需要或都適合處理這三者. HDR很重要, 是因為它代表了一種idea, 一種渴望, 我們希望像機能如人眼般有廣闊的動態色階分部, 能同時表現相當程度的不同曝光值. 傳統的底片或是CMOS, 對亮部色彩表現沒問題, 但是暗部的, 卻是糟糕透頂. 於是乎攝影者一邊使用軟體開始從事HDR的處理, 像機廠商則拼命發展高ISO的拍攝可能. 在相機真正具備HDR的優越能力之前, 它先要把高ISO的學位修到手.

幾年前Nikon率先掀起了高ISO的戰爭. 但這場戰打下來大家發現, 根本是口水戰居多, 因為高ISO的攝影成像, 靠的是影像處理器的演算法來"去漬", 抹去了色彩的雜班, 卻嚴重的傷害了影像解析度. 於是各式各樣的硬體又被發展出來, 試圖用日本人嚴謹的解決問題方式來處理. 最普遍的做法, 是透過光學方式(microlens), 將CMOS的來源影像放大, 影像處理器於是可以得到比較多的資訊, 以決定正確的色彩表現為何. 各家的實際做法不同, 但原理都是一樣, 很快的這些microlens之間已經被設計到完全沒有空隙, 無法再將影像放大, 高ISO之戰好像忽然凝結.


回頭又來說5D Mark III (950g), 重量跟5D Mark II (905g)略重一些, 使用的電池也一樣(幸好), 對焦系統如我的預期, 多點對焦跟EOS-1DX 一樣(61個測距點), 當Canon搞清楚對焦問題之後, 很快的就會釋放到各個層級的機種, 因為對焦是很基本的事情, 沒必要搞階級身分. 連拍速度加快了(約每秒6張), 這是5D Mark II 身為專業機種被人詬病的一項主要缺失, 現已補強. 也終於支援雙卡儲存了(CF, SDHC).

(Above: resized sample image from Canon official web site)

跟EOS-1DX 相同可以單張影像重複曝光 (多種重複曝光模式), 而且從它的sample images裡面, 重複曝光的其中一張(上圖, 此為縮小圖)是我唯一能看見5D Mark III 在暗部的色彩與細節的表現, 的確可以明顯超越5D Mark II 的.


(Below: resized sample image from Canon official web site)

日本官網上的第一張Sample image(左圖, 此為縮小圖)最耐人尋味, 是一張5D Mark III 搭配 EF 100mm F2.8L Macro拍攝的梅子(桑葚一類). 光圈用的竟然是全開的F2.8. 這是非常少見的, 一來是表現這款鏡頭驚人的解析火力與色彩演繹, 在光圈全開也有如此傲人表現, 一方面也是在表達新的5D Mark III 的影像解析力有明顯提升. 尤其這張的亮暗部漸層, 很有專業質感, 但是使用ISO 320來拍攝, 就不清楚高ISO的能耐如何, 舊款5D Mark II 在ISO 400以下也都還可接受. Canon目前公布的sample images都沒有高ISO低亮度的景物, 無從得知高ISO的真正表現.

看完5D Mark III的規格, 忍不住就會疑惑, 像是一台比較輕量的EOS-1DX, 但是EOS-1DX, 標榜的是一個新的世代, 而不是Mark V, 以後EOS-1不會再分為兩種片幅, 換句話說也不會有兩種最高像素的像機, 再換句話說, 5D Mark III 居然比EOS-1DX的畫素還高(2230萬 vs. 1810萬)?? 第二個疑問是, 為甚麼5D 沒有進入新的世代5DX, 而是Mark III呢?

至少有一個答案很清楚的浮現, 對Canon而言, 數位單演發展至今, 最重要的只有兩個東西, CMOS跟影像處理器, 也只有這兩種東西的技術門檻, 會越拉越大, 大到後來想進入的廠商不敢跨足. 柯達已成往日雲煙, 相機廠商現在身兼底片跟相機製造商.

我們看到各家廠商在這裡有如戰國時代的攻防嘶殺. 我們看到SONY把別人揚棄的半透明反光鏡成功打造新的商機、殺入微單眼行列把Canon, Nikon的單眼低階與DC高階使用者搶走, Nikon反擊進入微單眼市場, 推出小的CMOS卻有一樣的影像純靜度. 我不看好微單眼的長期發展, 因為DC很快就會追上它的影像品質(例如Canon PowerShot S100), 微單眼著眼女性市場為主訴, 重量比DSLR是有減輕, 但體積之大, 沒有女生要放在包裡. 相對於Nikon正面追擊, Canon對微單的對策則是上下夾擊, 一方面發展廣受好評的HS System的Powershot S系列DC, 一方面開發比微單更大的CMOS的高階類單眼DC(如PowerShot G1X), 在畫質與體積上來跟類單搶市. 一切都要回歸CCD, CMOS, 其它的, 都只是產品區隔或市場攻防的花絮, 為什麼我膽敢說是花絮, 晚點說明.

這幾天, 我們也看到了HTC發表新機, 強調比人眼看的更快的拍照功能. Nokia同時發表4000萬畫素的照相手機, 讓我忍不住懷疑Nokia是不是瘋了, 但是看sample image的質感的確相當好. 如果手機成功掠奪中階DC的市場, 發展出畫質能夠令人滿意的機種, 手機恐怕就會開始可以外接鏡頭, 瓜分部分相機市占, 但相機廠商毫無反擊之力.

我們也看到Canon要推出Canon EOS C300/C300PL, 這是一台專業攝影機, Canon本來就活躍在家用攝影機領域, 5D Mark II成功的襲捲商業電影電視製片工業之後, 現在要擺脫平面攝影的包袱, 推出EOS C300搶入專業攝影的地盤. Canon也在美國發表過一款驚人的實驗機型, 具備高到天文數字的畫素影像感應器, 如果Canon開始切入中型相機的市場, 我也不意外, 不過, 假使135相機的畫質能夠再提升, 就可以用135的規格挑戰中型相機, Canon就不必跨入.

整體來看, 5D Mark III相當具備一線DSLR該有的姿態, 跟EOS-1DX 相比, 差別似乎只看的到介紹CMOS的文宣, EOS-1DX 標榜著畫質具有"空氣感", 5D Mark III同樣使用新的CMOS與新的DIGIC 5+, 卻沒有這個字眼. 發展數位相機, 一路走來, Canon飽受歡迎, 也倍受批評, 但我很認同它做的一件事, 它從不搞一些花俏的噱頭, 它最在意的, 就是畫質、畫質、畫質.

Canon到底在做甚麼? 又為什麼我敢說除了畫質之外都是枝節? Canon在底片時代嚴格來說只是二軍, 看世界體育競賽的場子, 清一色是黑色大炮, 現在如果看比較資深的攝影人, 用的牌子通常不是Canon. Canon自推出Canon T70後把機械相機市場拉入電子時代, 電子是Canon的強項, 那時爆冷衝出的黑馬是 Minolta 美樂達, 因為它推出了第一款135的自動對焦相機, 轟動整個市場, 迅速的奪取市占, 推出旗艦機種, 儼然稱王稱帝. 當時Minolta的對焦馬達是做在機身內, Canon獨樹一格, 是使用專利開發的超音波弧形馬達, 放在鏡頭內(現在這專利已經到期, 所以可以看到不止Canon有超音波對焦系統). Canon的自動對焦系統也就是所謂的EOS系列的開始, Canon開始大放光芒, 進到數位時代, Canon更以APS-C規格迅速奪取市場, 而 Minolta 呢? 黯然被SONY併購, 從世界上消失. 難道對焦系統不重要嗎? 當然很重要, 但是仍是花絮, 因為你會的別人也會, 無法明顯勝出的, 產品成熟後就淪為花絮. Canon的領導人很聰明, 他們明白以往大家稱Canon為相機業的Honda, 敢衝敢改, 但當產品進入成熟期後, 創新就會變得很困難, 你會的大家都會, 不會的去IC設計公司買模組回去客製化改一改就有, Minolta 沒有拉高競爭的門檻, 又沒跟上數位潮流, 曇花一現, Canon不會步其後塵, 我認為它的方向十分正確, 最重要的就是要設計出能拍出鶴立雞群的畫質, 追求Canon的色彩, Canon的解析, 王者之座的基石, 就是CMOS與影像處裡器.



因此我們揉著眼睛發現, EOS-1DX的總畫素比5D Mark III還低, 當時狂賣的Powershot S90也是出現畫素下降的現象. 這是因為先前所說的高ISO戰爭, microlens的空間已經用完, 所以開始減低畫素, 讓更多的CMOS光學感受體來組出一個畫素, 同時也採用更強的影像處理器與演算法來搭配演繹出更好的畫質, EOS-1之所以是EOS-1, 就是畫質. 但, 這樣的空間也是有限的, 我們勢必會看到新的影像感應器來取代現有的CMOS, 否則畫質就無法明顯再提升.

同步發表的, 還有新的閃燈Speedlite 600EX-RT與閃燈遙控器ST-E3-RT. 新的閃燈580EX II, 430EX II都是舊設計改良蓄電模組而已, 頂多580EX II加了防塵防滴, 重量不減反增. 新的閃燈Speedlite 600EX-RT看起來是次世代的產品了, 也終於可以有色溫片的原廠卡夾, 不必醜不拉雞的用橡皮筋綑綁玻璃紙. GN值加大一些(不重要), 改用比較不會受干擾的radio wave來傳送資訊(finally), 可配合新的多點對焦系統提供對交輔助燈, 當然做為Canon閃燈王要有防低防塵. 重量比580 EX II 還重一些(媽呀!). EX 580EX II比前一代回電時間快速很多,這款新閃燈應該也有相同水準。 對我來說(just for me), 最重要的是閃燈zoom範圍可從20-200mm. 廣角端從以往的14mm 略遜到20mm, 望遠端(比較需要控制)則從105mm 進步到200mm, 終於Canon的用家不用看Nikon的閃燈流口水了:D




閃燈遙控器ST-E3-RT則是期盼已久的, 為了這個小玩意兒, 我跟Canon反應甚久, 我抱怨的是以前舊款的remote controller用的電池是2CR5, 那種老式電池越來越難買, 而且完全不知道電力狀況, 說沒電就沒電, 傳訊的死角又多. 為了抱怨這個, 我才明白台灣有多麼沒有聲音, 網路上很多人批評Canon這個那個, 以為Canon都會知道, 其實不然, 每年Canon的亞洲區意見蒐集會議, 我們是隸屬香港Canon公司之下, 我們的(公司)貨也都是從香港那邊發貨, 所以香港有發言權, 我們沒有. 前年年尾我跟Canon講這個, 他們說他們現在可以遞紙條給香港代表, 已經有幫我反應, 還真的隔一年就有新品來了, 真不知是Canon聽見了, 還是碰巧.

這是屬於新的Canon閃燈遙控系統了, 改變了以往的訊號傳輸方式, 提供背光源可以在全黑的環境下操控. 可以操控的閃燈群組增加許多. 看來Canon還會陸續發表幾款低價位一點的閃燈補足產品層級.





網路目前看到的價格5D Mark III機身要3500美金, 比 Mark II 貴. 日幣看來還會續貶, 不知上市時會不會反應匯差. 如上市定價比5D Mark II貴, 代表它已經不擔心SONY進一步來瓜分市場了, 對Canon的使用者來說, 是喜事也是壞事.


** Images of Speedlite 600EX-RT and Remote Transmitor ST-E3-RT are from Canon USA web site.

** EOS-1DX 的發售日期Canon已經公告延到2012年6月中旬

.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