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19日 星期二

[概念] 曝光 II - 光圈 (基礎篇)

接續 2008一月 [概念] 曝光 I (基礎篇)

這是給攝影初學者看的文章, 單眼或消費型機種user都適用.

這篇將簡短的介紹光圈. 有五個要點...
1. 光圈介紹
2. 光圈的作用
3. 光圈與快門的關係
4. 光圈的資訊如何取得
5. 購買時, 如何考量相機(或鏡頭)的光圈

不過有段話寫在前頭. 網路上早有成千上百篇文章介紹光圈, 我寫的只是其中之ㄧ, 試著用比較淺顯易懂的方式表達, 並且放一些照片, 以求符合輕輕鬆鬆、快快樂樂的原則.
但是請不要誤會, 我沒有辦法讓「覺得這件事情很難」的人弄懂的, "i can't understand" 跟 "i won't understand" 有天壤之別.


1. 光圈介紹
籠統的講, 光圈就是相機鏡頭讓光線進入的大小, 就如同在"2008一月 [概念] 曝光 I (基礎篇)"所說的水龍頭開啟的大小一樣. 另一種說法就是類似人眼瞳孔, 借由瞳孔的縮放來控制進光量.

光圈的表示方式通常為F2.8, F3.5, F8 或 F/2.8, F/3.5, F/2.8 這樣的方式. 比較精確的意義留待他日再說, 這裡只要知道F後面的數值越小, 代表口徑張的越大(同一支鏡頭), 數值越大, 光圈縮的越小.

看圖最清楚, 下面數張圖是一支Canon EF 50mm F1.2 L 鏡頭的光圈, 我取F1.2(這支鏡頭的最大光圈), F2.0, F4.0, F8.0, F16(這支鏡頭的最小光圈)這四級來做說明, 各級光圈之間還有好幾格光圈可以控制.

IMG_1799s
F1.2 (這支鏡頭的最大光圈, 光圈葉片完全不會收縮)

IMG_1794s
F2.0 光圈葉片縮攏

IMG_1795s
F4.0 光圈葉片更縮攏

IMG_1796s
F8.0

IMG_1798s
F16 (這支鏡頭的最小光圈)

在Canon, 光圈數值可有
1.0 1.1 1.2 1.4 1.8 2.0 2.2 2.5 2.8 3.2 3.5 4.0 4.5 5.0 5.6 6.3 7.1 8.0 9.0 10 11 13 14 16 18 20 22 25 29 32 36 40 45 51 57 64 72 81 91

每隻鏡頭都會有最大光圈跟最小光圈. 資訊的取得見下方4.點. 變焦鏡頭最大光圈可能隨焦距而改變, 也可能可以有固定的最大光圈.

一般DSLR(單眼數位相機)的鏡頭光圈約在F2.0到F32之間. 消費型相機則約在F2.8到F16之間.

通常我會說F2.0(含)或是更大(數值更小)叫做大光圈, 擁有這樣光圈的鏡頭英文稱之為fast lens. 稍後說明為何用"fast"這個字眼.


2. 光圈的作用
光圈對我來說有三個作用:
a. 控制景深(depth of field) b. 控制匹配的快門 c.控制影像的光學特性與品質

景深就是被攝物合焦後, 在相機方向之前後也清晰的範圍. 把中指指尖對準眼睛, 盡量靠近眼球, maybe 10cm, 5cm, 就看你視力範圍, 你看清楚指尖的同時, 稍微注意一下週遭, 是否變的模糊, 這就是景深的效應. 當手指移動遠一點, 週遭也變的清楚, 代表景深變大.

同一支鏡頭, 光圈開的越大(數值越小), 景深越淺(短); 光圈縮的越小(數值越大), 景深越深(長).

講半天, 看圖看圖... (對焦均在紅色瓶身)(這些是印度香水瓶, 不是神油瓶, 謝謝!)

IMG_1232s
F1.2, 1/400 sec.
Camera: Canon EOS 5D
觀看放大圖

IMG_1233s
F2.0, 1/160 sec.
Camera: Canon EOS 5D


IMG_1234s
F4.0, 1/40 sec.
Camera: Canon EOS 5D


IMG_1235s
F8.0, 1/10 sec.
Camera: Canon EOS 5D

IMG_1236s
F16, 1/2 sec.
Camera: Canon EOS 5D
觀看放大圖

到此可以觀察出由光圈控制景深的深淺. 常見的用途是...
人像攝影時, 有時希望讓人的眼睛臉部栩栩如生, 但是背景模糊, 產生人像突出而背景迷濛的美感, 就是使用大光圈來製造淺的景深照片.
IMG_6438crops
Camera: Canon EOS 20D
F3.2, 1/1250 sec.
Shot in Turkey

風景攝影, 通常希望照片裡的景物前後都清晰, 所以會希望縮小光圈到某個程度, 產生深遠的景深.
Landscape4
Camera: Canon EOS 5D
F14, 1/50 sec,
Shot in China
(註)

從上面5張圖也可以觀察出光圈改變, 快門速度也跟著會改變, 另外, 影像的特性與品質也跟著在變動. 而必須強調的是...這五張照片的燈光條件是完全一樣的, 改變的只有光圈跟快門. 這兩個部份有機會再深入說明.


3. 光圈與快門的關係
快門就是曝光的時間長度. 事實上, 每個光圈都對應到一個叫做EV值(Exposure Value, 曝光值)的數字, 每個快門速度也會對應到一個EV值. 假設我們讓相機自己測光並選擇某一組光圈與快門進行拍照, 這時光圈與快門兩個EV值相加會得到一個EV值. 同一個光線條件下, 你可以選擇不同的光圈快門, 只要你選擇的組合, 相加的EV值等於先前的EV數值, 就會得到同樣的曝光量. 但是, 如同前五張照片所示, 影像效果是不同的.

簡而言之, 光圈開的越大(數值越小), 快門就可以拉高(更短的曝光時間).
反之, 光圈開的越小(數值越大), 快門就必須降低(更長的曝光時間).

這就是為什麼之前說光圈能夠開到F2.0(含)或是更大(數值更小)的鏡頭英文稱之為fast lens. 因為同樣的光線條件下, 越大的光圈代表你可以使用越高速的快門, 所以用"fast"這個字眼.

由於還沒有細說快門, 這兩部份的關係就先點到為止.


4. 光圈的資訊如何取得
要知道(消費型)相機或(DLSR)鏡頭光圈的資訊, 可以從規格書上知道. 上網到相機原廠的官網, 找到相機, 找規格書或是製品仕樣(日文), 就可以看見, 如下例:
這是一款Canon最新消費型相機, 日本官網的照片:
indexmain
(Quoted from Canon Japan Official Web Site)

這是規格書:
IXY2000IScs
(Quoted from Canon Japan Official Web Site)
連到該網頁 Link to the Spec.
上圖可以看見這台相機的最大光圈與最小光圈
消費型相機提供變焦功能, 但最大光圈與最小光圈會隨著變焦範圍改變, 所以這邊寫"開放時:F2.8(W)/F5.6(T) 小絞時:F8.0(W)/F16(T)", W指廣角端, T指望遠端. 換言之最大光圈在廣角端是F2.8, 望遠端是F5.6; 最小光圈廣角端是F8.0, 望遠端是F16.


另外, 如果相機實體就在眼前, 通常光圈的資訊就刻在鏡頭上, 但是只會提供最大的光圈, 沒有最小光圈的資訊, 如下圖:
IXY2000front
(Quoted from Canon Japan Official Web Site)

DSLR的鏡頭就更單純, 也可從規格書上觀察. 且由於鏡頭沒有什麼花俏的名稱, 沒有什麼PowerShot什麼IXUS, 所以名稱主體就由焦段跟最大光圈所組成. 例如下圖的Canon EF 24mm F2.8. 24mm表示焦距是24mm, F2.8表示最大光圈就是2.8.
EFlensAperture2
(Quoted from Canon Japan Official Web Site)

鏡頭上也會顯示最大光圈:
EFlensAperture
(Quoted from Canon Japan Official Web Site)


5. 購買時, 如何考量相機(或鏡頭)的光圈
消費型相機通常考量的順序是:品牌、價格、功能等級、重量外型. 光圈沒有太多選擇的餘地.

單眼相機的鏡頭, 通常每隻鏡頭都有比較明確的使用場合, 比如說:
Canon EF85mm F1.8 這是一款人像專用鏡頭
Canon EF100mm F2.8 Macro 這是一款特寫專用鏡頭
Canon EF24-105mm F4L 這是一款旅行或Walk-around專用鏡頭
Canon EF17-40mm F4L 這是一款風景專用鏡頭

不是說鏡頭的用途就被侷限在此場合, 而是代表它被設計的主要目標場合. 因此在設計時廠商就會針對這種場合設計光圈, 你買對所需的鏡頭, 光圈通常就合用.

Canon在同樣的場合常都會有多於一款的選擇. 最大光圈會有差異. 通常越大的光圈需要越高的製造技術與成本, 價錢當然貴上許多. 網路上談光圈的文章泰半都勸讀者不要追逐大光圈的鏡頭, 這想法我覺得對也覺得不對. 要看這鏡頭的使用目的而定, 如果使用的目的需要大光圈, 比如說人像, 追逐大光圈有什麼不對呢?

最常見的迷思就是F2.8跟F4.0之爭. 網路有很多談鏡頭的討論區, 都有人問同用途的鏡頭要買F2.8還是F4.0, 這是兩個很常見的Canon鏡頭最大光圈. 總會看到很多回答唱高調或是蘋果比橘子的說法, 我的答案很簡單, 如果常常用於室內(或弱光環境), 選F2.8, 室外F4.0就夠了. 另外一種選法, 錢多選F2.8, 錢少買F4.0. 一個重要的觀念是....相機的機身不必太過分講究, 但是你要購買你afford的起的最好的鏡頭, 那才是你影像品質的關鍵.

如果以後有機會談如何選購鏡頭, 再來細談這一部份.



Now, 知道光圈的故事, 是你開始用相機的眼睛看世界的開始...
Have fun!
IMG_1250crop
Camera: Canon EOS 5D
Subject: A book of Cartier


光圈可以控制景深, 但景深受許多條件影響, 例如像機與被攝物體的距離, 光圈並非唯一的控制因子.

2008年2月10日 星期日

[塗鴉] 我的終生成就作品

IMG_1714wzFrame

Click here to enlarge
Camera: Canon PowerShot G9


這是我幼稚園時後的蠟筆畫. 現在已經老到可以用several decades ago這種字眼來形容當年. 國高、中之後我兩個哥哥戲稱這是我此生到現在最高的藝術成就, 不料還真是一語成懺, 這麼多年過去了, 還是沒有任何超越這張畫的東西問世. 哈哈, 沒想到我終生成就之作在我還是猴孩子的時候就已經achieved, 這應該要高興還是該罰站?

我小時候念的是教會的幼稚園, 這張蠟筆畫當年園裡修女幫我用木板裱框起來, 還貼上一層塑膠膜, 現在塑膠膜都已經乾裂脫落, 貼在畫四周的膠帶也由透明變成泛黃, 擔心我這個"終生成就"就要風化變色, 趕緊用G9 數位化保存起來, 讓自己有個餘生努力超越的標竿, 順便名垂千古永垂不朽.

註: 嫌家裡廁所單調想掛這張世界名畫的, 可以跟我要大張的檔案去print. :D

2008年2月5日 星期二

[分享] 搶救手機照片之30秒反恐任務

現在手機照像的畫素雖然已經拉高到500, 600萬畫素, 但是照出來的像片與正規軍數位相機相比, 依舊拿不上桌面來. 更遑論很多人手上的手機大約只有200, 300畫素. 在手機上看都美滋滋, 把檔案弄到電腦上一看, 咳一聲吐出一口鮮血, 掙扎兩下再看下一張, 再下一張... 忍不住抱著垃圾桶狂吐. 往往下一個click的都是Delete鍵.

可是手機天天帶在身邊, 電磁波再強也往腦袋瓜貼, 相機能天天帶的人就稀少了, 能帶的大概是那些超薄機種的相機, 照出來的品質也沒比手機強多少, 照像的意義通常是:"看! 我過的多fashionable...", 或是"可愛吶~~...喔依稀~~", 或是, "幹! 居然敢撞我的車!"

根據我多年精密的觀察, 我發現全台灣使用手機來照相的剩沒幾個人, 我大概是用手機照相最多的人之ㄧ吧. 也許有人會"疑??? 阿你不是隨身帶Canon G9 趴趴走?", 問這種問題的人一定不清楚我勤儉持家的美德, 清代儒將左宗棠說:"發上等願, 結中等緣, 享下等福", 何等智慧, 但是有點浪費, 我絕不做那種"拿上等相機, 照中等景物, 得下等照片"這種sumptuous的事, 殺雞焉用屠龍刀, 用手機照相的場合就是殺雞, 我通常殺哪幾種雞呢?:

1. 報章雜誌的資訊
可以當作紀錄(例如上面提到的網址、電話地址、招牌菜、黑心貨廠牌名稱等等等等)
當作話題(燒炭新招、跳海英姿、拉皮新方法、黑森林觀光等等等等)

2. 只需要清楚, 不需要太講求美感的東西
比如說路邊看到一款衣服、書的封面、風景區地圖看板、皮膚過敏的症狀(但是偏偏看醫生當天就會消失)、砸凹自己車頂的花盆、不算美又不很醜的風景(但必須說給別人聽)、跟鎖匠形容自己進不去的大門鎖樣式等等等等.

對於第一項會牽涉智慧財產的問題, 必須小心不要散佈或牟利. 不過這話是講給像我一樣從沒看過盜版電影跟非法下載音樂的人聽的. (哈! 頓時變成空山不見人, 但聞人語響)

因此, 這邊分享一點搶救手機拍出之恐怖照片的小方法, 方法很簡單, 幾秒鐘就搞定. 但屬於很輕微的調整, 並非要告訴你怎麼細調, 如你希望照出的照片很出色, 基本上使用手機拍照算是用錯工具, 起碼到今天為止消費產品的科技還是如此.

首先, 你要會把照片弄上電腦, 這部份不屬於本文範疇, 請另詢問他人或我.
再者, 你需要有Photoshop Element 或 Photoshop 軟體. 前者有的相機會隨機附贈, 或者跟著筆記型電腦出售就安裝在內, 後者需要購買.

把相片載入Photoshop or Photoshop Element後,
1. 調整色階(level)
2. 調高銳利度(sharpness)

以下圖(我桌上的乖乖)為例:
200802051074
Camera: Nokia N73

從 增強>調整亮度/對比>色階(for Photoshop Element), or 影像>調整>色階(for Photoshop):


在跳出來的色階視窗中, 試著調整中間的三角點, 往右邊拉動, 如下圖:


通常不需要調整太多, 稍為向右拉動你就會發現照片的色彩濃度比較接近你在手機銀幕上看到的影像了. 如果你需要拉高一點影像的亮度, 可以把最右邊的白色三角點往左拉, 再去微調中間那個灰色三角點. 由於手機拍攝報章雜誌常會被自己的手或是手機的陰影遮蔭, 所以偶而需要動右邊那個三角點, 大多數的情況, 中間那個三角點調一調就可接受了. 我也不要講原理, 免的嚇跑你, 反正你動一動拉一拉那些三角點試看看, 弄壞了按下取消就好.

調整過程中想要比對原圖, 在"預視"左方那個方框勾來勾去就可以比較.
200802051074leveled
Camera: Nokia N73


調整到滿意就按下確定.

確定按下後想後悔, 可以按Control-Z, 或是從 編輯>還原 來undo.

再來是銳力化, 需不需要銳利化看兩個因素:
1. 手震如果明顯, 銳利化可以減緩一些模糊
2. 照片的文字需要能夠被不太吃力的閱讀, 銳利化可以增加文字部分的可辨識度

從 濾鏡>銳利化>遮色片銳利化調整 (for Photoshop Element), or 濾鏡>銳利化>智慧型銳利化(for Photoshop):


然後調整總量(如果是for 文字清晰, 可以調狠一點), 控制強度(不要調太重), 從預視左邊方框勾選來觀察調整前後效果差異.


銳利化的調整初學者很容易猛調狠拉, 切記過猶不及. 而且如果照片內含有圖片與文字, 拉高銳利度會使文字變清晰, 但也使圖片部分的花斑更加顯著, 調整過頭會變的更難看.

比較一下:
調整前的圖片:
200802051074
Camera: Nokia N73

調整後的圖片:
200802051074sharpen
Camera: Nokia N73

比較另一張圖:
調整前:
200802051071
Camera: Nokia N73

調整後:
200802051071cs
(拍攝書本由Lonely Planet出版)
Camera: Nokia N73

比較一下數位相機Canon G9毫無使用Photoshop調整的圖片:
IMG_1666s
Camera: Canon PowerShot G9

然後你可能要調整尺寸, 以免一張照片比螢幕還大很多, 很難觀看. 縮小的尺寸視照片內容而定, 如果只是文字, 則以可輕易辨識為主要考量, 如果是純圖片, 我建議不要太大, 小照片容易藏拙.

你可能會覺得這幾張手機拍的也不錯啦, 甭調啦. 那是因為我選的拍攝物色彩濃度比較高, 拍攝地點書桌光線還算夠, 你去咖啡廳拍拍報紙雜誌看看, 包吐. 下圖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Camera: Nokia N73
(沒錯, 這真的是同一隻手機拍的)


這樣吧, 也比較一下100%尺寸的好了:

調整前, Nokia N73攝, 100% size:
200802051071truesize

調整後, Nokia N73攝, 100% size:
200802051071csTrueSize

未調整, Canon PowerShot G9攝, 100% size:
IMG_1666sTrueSize

最後別忘了存檔或另存新檔.

註1: 這裡所用的方式並非表示只有這種調整法, 且不代表是最好的方式, 但大概是比較簡單的. 幾乎可以閉著眼睛調, 不需要思考太多.

註2: 均使用macro模式拍攝, 手機與相機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