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19日 星期六

[為你] 缺我不行

這是一篇偏離部落格主題的公益短文.

最近看完一部寫的很動人的小說:"追風箏的孩子"(The Kite Runner), 感動很深, 憤慨也深.
現今的台灣, 沒有種族的屠殺, 沒有流落街頭斷腿的乞童. 但是如同影集慾望師奶(The Desperate Housewife)描繪, 每個家庭掩門背後, 仍有許多不為人知的故事, 而不幸的是, 很多孩子的苦難, 正是在房門之後. 我想, 與其闔起書本空流淚憤怒, 不如do something to make difference. 一輛印著勵馨基金會發起的[蒲公英飛揚計畫]的公車駛過我的面前, 回家上網, 憑著模糊的印象, 我在Google上面打"缺我不行", 驚奇的這個救援計畫竟出現在第一筆搜尋結果.

與其email forward, 不如利用我這blog一點點人氣把它散播出去讓更多人知道.
GardenOfHope

[蒲公英飛揚計畫]網址:
http://www.wretch.cc/blog/gohblog&article_id=4359092

捐款與參與計畫的地方找半天才找到, 也列出便利想用的人. 可線上捐款, 500元也行, 有SSL加密, 既安全且便利.
http://www.wretch.cc/blog/gohblog&category_id=5800023

奧立佛史東在電影亞歷山大(Alexander)的開場白, 安東尼霍普金斯飾演亞歷山大的身旁大將, 回憶早逝的亞歷山大開口就說: "我要怎樣形容那飛揚的青春". 光是這句, 就道盡亞歷山大一生偉大的功業. 蒲公英飛揚計畫, 我想可以幫助一些孩童, 別讓他們在飛揚之前, 就已經折翼.

「為你, 千千萬萬遍」. 書裡的這話還在我心裡迴響, 猶如喀布爾草原上翱翔的風箏.

2008年1月17日 星期四

[概念] 曝光 I (基礎篇)

這篇要介紹的是攝影最基礎最基礎的曝光, 專供毫無攝影概念的初學者參考, 使用淺入淺出的介紹方式, 絕不會超過國中物理的光學範圍, 簡單到連相機使用手冊都不寫, 只要你想學會, 你就看的懂. 資深或稍微資深的攝影人不需要看.

IMG_8824cs5-3
Camera: Canon EOS 5D + Canon PowerShot G9
(石雕噴泉跟星巴克茶杯是我拍的, 其餘則是"借用"別人的, 閑閑沒事胡搞瞎搞, 純粹後製習作, 請不要嘲笑的太大聲...)

攝影的曝光, 就是像上圖一樣, 要做的事情就等於 -- "開水龍頭把水裝剛剛好滿", that's it!

說明如下...

以前用底片拍照, 你一定知道底片上面塗有一層對光很敏感的物質, 一碰到光就會起化學變化, 因此沒有人把底片像迴力球一樣上上下下伸來吐去, 底片馬上就見光死了. 相機就是控制光線進入鏡頭, 讓適當的光線的量投射到底片, 這就是曝光. 如果進入的光線量太多, 照片就會白茫茫一片, 叫作曝光過度; 相反的, 如果進入的光亮太少, 照片就黑媽媽一坨, 稱為曝光不足.

你可以想像正確曝光的任務, 就像你拿一個水杯, 到水龍頭下盛水. 你的任務就是控制水龍頭開啟的時間, 以及流出的水量大小, 把水杯剛剛好裝滿. 如果你讓水溢出了水杯, 就是曝光過度; 如果裝沒滿就把水龍頭關起來, 就是曝光不足.

從日常生活的經驗你必定知道, 控制出水要剛剛好, 有兩個因素, 一個是開啟水龍頭的時間, 一個是出水量的大小. 要剛剛好裝滿一杯水, 假使出水量大, 開啟的時間就相對變短; 反之, 如果你讓它慢慢滴, 你就要等更久. 這兩個沒有協調好, 水就會滿出去, 或是還沒裝滿水龍頭就關起來了.

控制開啟水龍頭時間的東西, 在攝影中就是「快門」(shutter)-負責控制進光的時間長短.
控制開啟水龍頭水量的東西, 在攝影中就是「光圈」(aperture)-負責控制進光的口徑粗細.



現在數位相機不用底片了, 改用CCD或是CMOS這類的感光元件代替底片, 來接收光線, 判讀所進入光線的亮度色彩等資訊, 然後轉成數位圖片存到插入的記憶卡中. 跟底片一樣, CCD或是CMOS都是對光線很敏感的東西, 敏感程度有高有低, 很敏感表示一點點光就會曝光正確, 反之則需要很多光線才能曝光正確.

所以最後一個東西要介紹, 就是ISO. ISO簡單的說就是底片(或是數位相機上的設定)對光線敏感高低的數值.
參看下圖:
[註] 下圖的重點是ISO好比杯子的大小, ISO值越低, 等同杯子越大. 並非不同ISO拍起來照片上的東西大小不同.

ISO
ISO值越低, 表示對光越不敏感, ISO值越高, 則對光越敏感. 越敏感表示同樣的光線狀況下, 需要比較短的曝光時間就可以曝光正確. 例如上圖的杯子, ISO-100的杯子最大, 需要很多時間才能裝滿一杯水. ISO-200的杯子剛好是ISO-100的一半大小, 只需要1/2的時間就可以裝滿. ISO-400則又是ISO-200的一半, 更短的時間就可以曝光完成.

所以, 你已經知道三件事情:
1. 快門, 2. 光圈, 3. ISO

以後再進一步說明這三者, 先到此打住. 任何問題請盡管問.

2008年1月11日 星期五

[隨寫] 男人與女人的視覺感官

拜網路之賜, 全世界吹著blog的風. 看了無計其數的部落格與相簿, 似乎開始感覺男女視覺感官的不同.

男人的感官很鮮明, 很在意色彩、注重構圖、喜歡用強烈光線對比、想要讓人第一眼看見照片就:"wow!"的驚豔. 男人年輕的時候常常照一些很刻意的構圖畫面, 讓人覺得誇也誇不出口, 嫌也嫌不下去. 逐漸的年紀漸長, 對攝影元素掌握漸深, 人生體驗日漸圓融, 作品開始有意境, 畫面簡單而深遠, 色彩深邃且調和.

女人的感官很低調, 一開始作品往往就有意涵, 想要表達低調的感動、人生的悲歡、當下的心境. 但是學習工具技術彷彿有辱身為女性的尊嚴, 購買好的相機與攝影書籍都是斯文掃地的舉措, 只有面對蛋糕、美食、貓咪、朋友的婚禮、自己的小孩時, 她們才搖身一變成為攝影師, 可惜年輕的時候往往都是眼高手低的代言人, 按下快門後對著相機背後凝結的畫面歪著頭想不通成為她們的印記, 色彩平淡、構圖沒有比例、曝光不正確是常有的事, 但是她們不會介意, 起碼不會介意太久. 更不用說相機忘記充電、照片不知道怎樣上傳到電腦這類, 行為之ㄧ致, 實在令我們男人狐疑...女人背後一定有個什麼不為人知的秘密教派規定她們必須遵行這樣的行為模式.
年紀漸大, 隨著科技日新月異, 作品開始也兼具攝影的多重樣貌, 而她們原本就深具意境的照片, 隨著哀悼青春短暫, 或是身為母親起伏的心境, 荷爾蒙的高低, 而更有令人讚賞的攝影風格出現, 一如黛安艾克曼在鯨背月色裡所說, 月亮的陰晴圓缺, 潮汐的起起落落, 都勾動女人的生理與心理. 往往在部落格可見國外許多女性常以自己為拍攝的對象(不是大陸那種嚇人的或是要爆紅的), 顯然生命的曲線、愛情的興衰、荷爾蒙的浪潮在她身體上的表現, 讓女人深深感動, 這些作品很多都是隱晦的裸裎, 常被處理成反差溫和的黑白照片, 帶有自我檢視的溫柔.


網路上的好友「90分俱樂部」在她的文章裡曾說: 「.... 憂傷是心靈的毒藥,淚水不利流逝的青春。而往往在那憂傷莫名湧現剎那,注視鏡中的自己,彷彿驀然已白頭。 .....」 她除了文采照人, 攝影也獨樹一格, 她的攝影跟其他人不同之處, 就在她的攝影, 拍的是自己的生命, 自己的靈魂, 極簡的風, 卻饒富深意或趣味. 她的文字充滿影像, 她的影像卻有如文字訴說著故事. 她是我知道作品很interesting的女性代表性人物, 從她身上我觀察到很多女性攝影與男性的不同.

Love Code
「90分俱樂部」的一篇文章"Love Code"照片 (感謝同意引用!)

2008年1月8日 星期二

[概念] 肉不肉有關係?

這篇不是要講吃葷吃素, 也不是要談每個朝代的體態美學, 要講的是相機的RAW格式, RAW file諧音叫做肉檔, 如果是初學攝影者, 正要購買相機, 或是對這格式到底是什麼感到好奇, 本文可以看看.

RAW格式是相機儲存你所拍攝照片的一種格式. 不是每台相機都提供RAW格式的照片儲存格式, 大部分的消費型相機提供的是JPEG格式(你在網路上看的靜態照片絕大多數都是JPEG格式, 檔名叫做xxxx.jpg 或是 yyyy.jpeg). 先不講RAW檔是啥, 先看照片再說.

我用朋友託拍的鉛字模塊作例子, 如下圖, 以我一貫成熟穩重的拍攝方式照出來就是長這樣:
IMG_0577cs1x450


接下來, 把相機儲存照片的模式調整為RAW+JPEG(代表按下快門後相機會同時儲存兩張照片, 一張存成RAW格式的圖片, 另一張則存成JPEG格式的圖片). 然後以我一貫風流倜儻的方式照一張, 上傳到電腦後使用Canon附贈的軟體"Digital Photo Professional"來比較之間的差異...

第一張, 見下圖, 是RAW格式檔案:
RAWorNotRAW1

第二張, 見下圖, 是JPEG格式檔案:
RAWorNotRAW2

看到沒看到沒? 如果你還沒看到, 先暈~~ 請注意比較兩張圖的"在"那個字的上面那一橫條, 第一張會比第二張有更多的細節. 除了細節之外, 顏色更為飽和.

如果你已經看到不同了, 恭喜你! 不過你會說, 別人又沒有這軟體可以看, 存成RAW檔有個X用?! 沒錯, 要觀看或是傳遞還是用JPEG檔比較方便, 所以使用"Digital Photo Professional"這軟體把RAW檔的image萃取出來存成JPEG格式看看:

第三張, 見下圖, 是由RAW萃取出的JPEG格式檔案:
RAWorNotRAW3

看到沒看到沒? 還是水噹噹利劍劍, 而且這三張還是縮小成原圖尺寸的50%來比較的, 縮小圖形會使圖片變的比較模糊, 如果以原尺寸來比較, 更是清晰到眼睛會痛, 螢幕會裂! 換句話說, 使用RAW檔抽出的JPEG file可以比相機儲存的JPEG file品質要好(如果抽出時設定dpi值比72dpi更高).


好啦, RAW檔到底是啥? RAW顧名思義就是未經任何改變的image檔案, 照像的時候原原本本那個圖檔原封不動的送給你. 每個相機按下快門的時候都先產生RAW image, 但不支援RAW格式的相機只存在記憶體裡, 等到壓縮產生JPEG檔案後, 就把JPEG檔案存入記憶卡中, 然後把記憶體內的RAW image丟掉. 支援RAW格式的相機則看你選的儲存模式而定, 如果你選擇只存JPEG檔, 相機也會把記憶體內的RAW image丟掉, 否則就會把RAW檔copy到你的記憶卡中.

JPEG則是壓縮破壞過的檔案, 用意是讓檔案所佔的大小變的比較輕盈(但長寬尺寸不變), 這個破壞性壓縮是不可逆的, 所以一但存為JPEG檔, 所損失的細節就永遠的消失.

除了保留更多的細節, RAW檔提供攝影者在事後調整曝光補償(就是要搞的比較亮還是比較暗一點), 或是調整白平衡(就是顏色要暖一點還是冷一點), 或是調整銳利度、飽和度、色相... 等等. 但我個人覺得, 很多市面上的攝影書講到這個RAW檔就不斷在強調可以事後調整這個調整那個, 好像如果不用RAW檔, 存成JPEG檔案就辦不到的樣子, 其實根本不然, JPEG在Photoshop照樣都可以進行上述的調整, 就看你的功力如何. 當然調整演算法會有不同, 相機與Photoshop會不同, 甚至相機與其所附軟體的演算法也可能不同, 所以調整起來不會一模一樣就是.

在我看來, 使用RAW檔只有三個比較有力的理由: 1. 細節 2. 色彩 3. 解析度. 一般存成JPEG時, 相機就把解析度變成72dpi, 拍板定案, 無法再調高(除非用演算法模擬). RAW格式則可以指定轉存JPEG格式時所需要的解析度, 比如說你有大尺寸印列輸出的需求, 你可以設定300dpi或是更高.


IMG_0590cs2x560
Enlarge 放大檢視
Camera: Canon EOS 5D
Lens: Canon EF 100mm F2.8 macro
Extracted from RAW file

使用RAW格式最大的缺點是檔案實在太佔空間, 同一張圖, 以1000萬畫素的相機為例, 一張RAW檔佔大約11~12MB, 壓縮成72dpi的JPEG後, 體積變小成3.6 ~ 4.1 MB. 差約3倍. 使用RAW格式平時照像也就罷了, 出國遊玩十幾天, 記憶卡的容量就易捉襟見肘, 以我在2007.11月那篇"[基本觀念] 我想學攝影, 可是..." 文章裡頭那個出遊埃及可以照4000張的女生為例, 4000 x 11MB = 44000MB = 44GB (記憶卡不是除以1024, 而是除以1000), 現在一張記憶卡最大容量約16GB, 要帶3張. 我的只有4GB, 媽呀要帶11張記憶卡才能應付! 古早用底片的時代, 國內外風景區連涼水攤都會賣底片, 用不夠就買. 現在不要說涼水攤, 7-11也沒賣記憶卡, 出國或是重要婚喪喜慶, 提早用完了就只有切腹或DLP自殺一途.



IMG_0600cs1x560
Camera: Canon EOS 5D
Lens: Canon EF 100mm F2.8 macro

那怎麼考量需不需要支援RAW格式的相機呢? 一點粗淺建議供參: 1. 你需要大圖輸出, 2. 你非常非常在意細節與畫質, 3. 你常需要嚐試使用不同色溫來拍照, 4. 你硬碟跟太平洋一樣大, 記憶卡跟喜瑪拉雅山一樣高, 反正也沒差, 5. 你不會也不想學會使用photoshop之類的軟體, 但是你又非要調整照片不可. 6. 你的攝影跟工作有關, 常要處理無法從容調整相機設定的狀況.
如果符合上述條件的其一或更多, 也許需要考慮支援RAW格式的相機, 否則我想是optional.

最後, RAW格式並非統一格式, 各家相機廠商的RAW格式都不同.

IMG_0633cs1x560
Camera: Canon EOS 5D
Lens: Canon EF 100mm F2.8 macro

我個人最常使用RAW的時機有三:
1. 不想依賴後製, 又想要有不同色溫的效果
2. 拍攝的狀況不容從容調整相機的設定, 我就會迅速切換到RAW模式, 讓自己能專注於捕捉構圖.
3. 非常在意細節的macro攝影

2008年1月6日 星期日

[推崇] 2007最佳影像電影

2007最佳影像電影, 並非要選最佳電影的攝影獎, 因為現在電腦動畫實在太驚人了, 畫面上已經難分是攝影還是後製的功, 所以乾脆綜合來看, 比較的是最終所呈現的影像, 這裡包含攝影、後製、剪接、以及導演的vision.

我把過去一年最佳影像電影頒給300 (300壯士 - 斯巴達的逆襲).

300-01
(Picture from official web site, see below)

這部電影是based on法蘭克米勒(Frank Miller)的漫畫, 而他的漫畫主要是根據5世紀希羅多德(Herodotus) 撰寫的故事而來. 這是個被傳頌千年的故事, 當然小說、漫畫、電影裡有很多創作者的想像, 而非根據史實.

這部電影的製作大多是在攝影棚拍攝的, 後製再把背景加入, 真是鬼斧神工, 不論視覺效果、色調、張力、意境, 都是master piece. 我們攝影人要從日常生活中已經存在的事物, 見人所不能見, 已經累的嘯喘, 鬼才導演Zack Snyder在攝影棚可以vision這樣的畫面, 加以"創作", 實在是不簡單. DVD的extra bonus誇說這樣的製作風格會讓好萊屋驚豔不已, 蔚為風潮, 我說驚豔是真, 風潮則未必, 有多少人能有他的想像力?

300-02
(Picture from official web site, see below)

這故事說的是300斯巴達戰士在溫泉關藉著特殊的地形力抗百萬波斯大軍的英勇事蹟. 講的是少數人能為理想而戰, 不息犧牲生命的傳奇. 把斯巴達謎一樣的戰鬥文化顯露在大銀幕前. 其中溫泉關第一戰最是精采, 國王雷奧尼達(Leonidas)(希臘文意"誕生於獅群")在戰場上真如天神一般, 龍攘虎嘯, 萬夫莫敵.


300-03
(Picture from official web site, see below)


希羅多德是西元五世紀的古希臘作家, 他寫的《歷史(Historiae)》是西方文學史上第一部完整流傳下來的散文作品, 他生活在希臘城邦與波斯帝國爭霸的時代, 極力鼓吹希臘斯巴達等城邦團結力抗波斯帝國的擴張. 我不喜歡電影裡把波斯或甚至把整個亞洲妖魔化, 例如把亞洲人的黑眼睛形容成"比地獄還黑暗", 相形之下, 奧立佛史東的電影"亞歷山大"裡面的史觀就有智慧的多, 奧立佛史東明白亞洲人的可怕在於他們總能擊敗任何的強敵, 舉揚亞歷山大推動族群融合的努力. 我看幕後花絮聽導演與漫畫者創作此片並非基於什麼嚴肅的史觀, 應該是源自於希羅多德有他的時代背景, 因此以他的小說為源創作的, 難脫東西方正邪之分. 其實, 希臘斯巴達與波斯的戰爭到現今都尚未平息, 911不也是這千百年來仇恨的延伸? 感慨的是國內有很多為了政黨或個人的利益而不斷的挑起仇恨, 看歷史便明白仇恨是多麼容易挑起卻難以消彌的原罪. 理性與公平正義需要被伸張, 但手段不該是仇恨.



300-04
(Picture from official web site, see below)



300官網:
300-05
300 official web site


稍為離題的後話... 2007最會說故事的電影我選貝武夫-北海的詛咒(Bewolf), 最佳音樂當然給神鬼奇航三(Pirates of the Caribbean - At World's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