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8日 星期二

[概念] 肉不肉有關係?

這篇不是要講吃葷吃素, 也不是要談每個朝代的體態美學, 要講的是相機的RAW格式, RAW file諧音叫做肉檔, 如果是初學攝影者, 正要購買相機, 或是對這格式到底是什麼感到好奇, 本文可以看看.

RAW格式是相機儲存你所拍攝照片的一種格式. 不是每台相機都提供RAW格式的照片儲存格式, 大部分的消費型相機提供的是JPEG格式(你在網路上看的靜態照片絕大多數都是JPEG格式, 檔名叫做xxxx.jpg 或是 yyyy.jpeg). 先不講RAW檔是啥, 先看照片再說.

我用朋友託拍的鉛字模塊作例子, 如下圖, 以我一貫成熟穩重的拍攝方式照出來就是長這樣:
IMG_0577cs1x450


接下來, 把相機儲存照片的模式調整為RAW+JPEG(代表按下快門後相機會同時儲存兩張照片, 一張存成RAW格式的圖片, 另一張則存成JPEG格式的圖片). 然後以我一貫風流倜儻的方式照一張, 上傳到電腦後使用Canon附贈的軟體"Digital Photo Professional"來比較之間的差異...

第一張, 見下圖, 是RAW格式檔案:
RAWorNotRAW1

第二張, 見下圖, 是JPEG格式檔案:
RAWorNotRAW2

看到沒看到沒? 如果你還沒看到, 先暈~~ 請注意比較兩張圖的"在"那個字的上面那一橫條, 第一張會比第二張有更多的細節. 除了細節之外, 顏色更為飽和.

如果你已經看到不同了, 恭喜你! 不過你會說, 別人又沒有這軟體可以看, 存成RAW檔有個X用?! 沒錯, 要觀看或是傳遞還是用JPEG檔比較方便, 所以使用"Digital Photo Professional"這軟體把RAW檔的image萃取出來存成JPEG格式看看:

第三張, 見下圖, 是由RAW萃取出的JPEG格式檔案:
RAWorNotRAW3

看到沒看到沒? 還是水噹噹利劍劍, 而且這三張還是縮小成原圖尺寸的50%來比較的, 縮小圖形會使圖片變的比較模糊, 如果以原尺寸來比較, 更是清晰到眼睛會痛, 螢幕會裂! 換句話說, 使用RAW檔抽出的JPEG file可以比相機儲存的JPEG file品質要好(如果抽出時設定dpi值比72dpi更高).


好啦, RAW檔到底是啥? RAW顧名思義就是未經任何改變的image檔案, 照像的時候原原本本那個圖檔原封不動的送給你. 每個相機按下快門的時候都先產生RAW image, 但不支援RAW格式的相機只存在記憶體裡, 等到壓縮產生JPEG檔案後, 就把JPEG檔案存入記憶卡中, 然後把記憶體內的RAW image丟掉. 支援RAW格式的相機則看你選的儲存模式而定, 如果你選擇只存JPEG檔, 相機也會把記憶體內的RAW image丟掉, 否則就會把RAW檔copy到你的記憶卡中.

JPEG則是壓縮破壞過的檔案, 用意是讓檔案所佔的大小變的比較輕盈(但長寬尺寸不變), 這個破壞性壓縮是不可逆的, 所以一但存為JPEG檔, 所損失的細節就永遠的消失.

除了保留更多的細節, RAW檔提供攝影者在事後調整曝光補償(就是要搞的比較亮還是比較暗一點), 或是調整白平衡(就是顏色要暖一點還是冷一點), 或是調整銳利度、飽和度、色相... 等等. 但我個人覺得, 很多市面上的攝影書講到這個RAW檔就不斷在強調可以事後調整這個調整那個, 好像如果不用RAW檔, 存成JPEG檔案就辦不到的樣子, 其實根本不然, JPEG在Photoshop照樣都可以進行上述的調整, 就看你的功力如何. 當然調整演算法會有不同, 相機與Photoshop會不同, 甚至相機與其所附軟體的演算法也可能不同, 所以調整起來不會一模一樣就是.

在我看來, 使用RAW檔只有三個比較有力的理由: 1. 細節 2. 色彩 3. 解析度. 一般存成JPEG時, 相機就把解析度變成72dpi, 拍板定案, 無法再調高(除非用演算法模擬). RAW格式則可以指定轉存JPEG格式時所需要的解析度, 比如說你有大尺寸印列輸出的需求, 你可以設定300dpi或是更高.


IMG_0590cs2x560
Enlarge 放大檢視
Camera: Canon EOS 5D
Lens: Canon EF 100mm F2.8 macro
Extracted from RAW file

使用RAW格式最大的缺點是檔案實在太佔空間, 同一張圖, 以1000萬畫素的相機為例, 一張RAW檔佔大約11~12MB, 壓縮成72dpi的JPEG後, 體積變小成3.6 ~ 4.1 MB. 差約3倍. 使用RAW格式平時照像也就罷了, 出國遊玩十幾天, 記憶卡的容量就易捉襟見肘, 以我在2007.11月那篇"[基本觀念] 我想學攝影, 可是..." 文章裡頭那個出遊埃及可以照4000張的女生為例, 4000 x 11MB = 44000MB = 44GB (記憶卡不是除以1024, 而是除以1000), 現在一張記憶卡最大容量約16GB, 要帶3張. 我的只有4GB, 媽呀要帶11張記憶卡才能應付! 古早用底片的時代, 國內外風景區連涼水攤都會賣底片, 用不夠就買. 現在不要說涼水攤, 7-11也沒賣記憶卡, 出國或是重要婚喪喜慶, 提早用完了就只有切腹或DLP自殺一途.



IMG_0600cs1x560
Camera: Canon EOS 5D
Lens: Canon EF 100mm F2.8 macro

那怎麼考量需不需要支援RAW格式的相機呢? 一點粗淺建議供參: 1. 你需要大圖輸出, 2. 你非常非常在意細節與畫質, 3. 你常需要嚐試使用不同色溫來拍照, 4. 你硬碟跟太平洋一樣大, 記憶卡跟喜瑪拉雅山一樣高, 反正也沒差, 5. 你不會也不想學會使用photoshop之類的軟體, 但是你又非要調整照片不可. 6. 你的攝影跟工作有關, 常要處理無法從容調整相機設定的狀況.
如果符合上述條件的其一或更多, 也許需要考慮支援RAW格式的相機, 否則我想是optional.

最後, RAW格式並非統一格式, 各家相機廠商的RAW格式都不同.

IMG_0633cs1x560
Camera: Canon EOS 5D
Lens: Canon EF 100mm F2.8 macro

我個人最常使用RAW的時機有三:
1. 不想依賴後製, 又想要有不同色溫的效果
2. 拍攝的狀況不容從容調整相機的設定, 我就會迅速切換到RAW模式, 讓自己能專注於捕捉構圖.
3. 非常在意細節的macro攝影

2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我對攝影一無所知,更不用說文中所提的各種技巧與術語。
題材很特別。
印刷鉛字本身就引發連想蹁躚,而「在」這個字,細嚼亦饒富深意。

灰篇:放大了的灰樸鉛字,擲地有聲的堅實感。這時代是離它越來越遠了。不由心中浮現或小隱於野或中隱於市的文人耆宿。或許一生沒沒,但他們皓首窮經含英咀華,必然傳達在每一回的萍水相逢之中。所謂苦心孤詣,當世怕亦無用武之地了吧,一如鉛字。

耀篇:黃澄澄亮晃晃的「在」。To be or not to be,古今中外的大哉問。畢竟已經「在」了,如何「在」法,則如DNA各自精彩。華麗通透,天日昭昭的舒朗,直將破螢幕而出的3D輝煌暖意;但宛如旋渦的炫亮,卻包覆又隔離了「在」。不禁自問,如果是我,願意像這樣的「在」著嗎?

ryanImage 提到...

學問如此深, 心思如此澈, 同老子所說, 即便無所可用, 安所困苦哉?

攝影只表現存在的形式, 文字跟見識賦予存在的價值與意義, 但唯有心靈, 才能擺脫存在的束縛. 不敢妄求脫離眼耳鼻舌身的意志, 也不敢妄言"是故空中無色"的清明, 但怎樣「在」的通達圓滿「在」的精彩, 你說的對, 光「在」這個字,就饒富深意.

你的留言讓我深思良久, 謹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