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6日 星期一
[旅行] 鯨楓玉露一相逢 -- 加拿大 Canada 2013 (12) -- 完結篇
上圖是我唯一撿拾的紅楓, 回飯店發現木椅有點顏色有點斑駁, 憑藉EF 24-105mm 這款光圈全開也有驚人的寫實能力的鏡頭, 便把楓葉放在上頭拍照, 一張就成, 做為這次旅行的印記, 金風玉露, 人間無數.
[歧視之起源]
旅行中, 不同種族膚色文化交會, 在狹小的機場空間, 或在廣闊無垠的加拿大山林. 歧視, 這個又敏感又真實存在的意識型態, 不論是歧視還是被歧視, 究竟只是一種愚行還是人類的天性? 歧視的本質究竟是平行的不同還是高下的區別?
加拿大的的旅程, 是我第一次參加"純風景"的旅行團, 團體中年齡偏高, 不知是何種原故, 我這團是我歷經素質最差(不談個人)的一個大團, 行為文化的衝突, 特別明顯, 明顯到令人錯愕, 想視若無睹都需要百年修行.
在加拿大冰酒莊園, 裡面的各國遊客相當多, 導覽的人員甚至不足, 團體必須等候一會, 終於等到一個會說中文的亞裔女孩來帶隊解說, 先帶我們到葡萄園區旁邊(這時尚未進行品酒, 所以不可能有人喝醉了), 她解說冰酒的葡萄有甚麼不同, 有團員希望能進葡萄園區近看, 那為亞裔的解說員婉拒, 說擔心參觀的人碰觸葡萄, 這時我們團裡有位大哥, 跳出來手指著她的鼻子大喝: 「妳這隻中國狗!」, 我正站在解說員正對面, 大吃一驚, 事實上所有人都大吃一驚, 葡萄園不准人進入不算太離譜的規定, 牆上也有照片, 網路查也一定更清楚... 那位大哥大手一揮, 你們看, 人家日本團就能進去, 擺明歧視我們台灣團! 大家一看, 又吃了一驚, 真的日本團可以走進去, 還不是靠近而已, 是可以進入葡萄園田埂. 當時我站在亞裔解說員的正對面, 我吃多了第三驚, 因為我發現她身上掛的金屬名牌, 她是個會說普通話的日本裔的女子, 剛剛被罵是中國狗, 最近兩造緊張對峙, 雙方真不知聞此言是應該高興還是不高興?!
沒多久, 我就吃了第四驚. 解說員臉色尷尬, 我們團的領隊也尷尬, 但解說員沒有退讓讓我們接近葡萄園, 而引到我們去地下室參觀釀酒工廠, 下去前她再三清楚聲明, 請大家一定要合作幫忙, 不要碰觸任何製酒機械設備. 我吃驚的是, 下去後30秒內, 我看到至少就有兩人伸手碰觸, 一邊嘖嘖稱奇.
是的, 這是光天化日的歧視, 一場參觀下來, 心頭沉重, 沒錯, 人身攻擊就是不對, 只是, 這場歧視, 該被責怪的是誰? 你若是葡萄酒莊莊主, 你又會立甚麼規矩?
行程中一晚, 我們入住一間聽說有錢都難訂到的古堡酒店, 我這賞楓團算是多人的, 一群人在lobby取了行李解散, 擠在電梯口等待, 門一開四個金髮碧眼的中年西方女子迎面對望, 她們露出友善的笑容, 電梯門都還沒完全開啟, 我們團就有一人拖著行李箱衝進去, 硬是從四個女人之間穿過擠到電梯廂最裡面, 那四個西方女人大吃一驚, 我也大吃一驚, 本來我以為大家都會一起吃這一驚, 沒想到只有我吃, 還沒等到那四個吃驚的女人走出, 一群人就塞往電梯口, 跟那四個女人碰碰撞撞, 那四個女人大吃第三驚 其中一個女人看到我掉下巴的也正在吃第三驚, 轉過頭跟她的友人猛搖頭抱怨, 臉色憤怒厭惡, 友善的笑容短暫瞬間轉為歧視, 而我看擠入電梯裡的人, 絲毫不察. 而我想起這幾年我在台北101大樓電梯出來時, 也經常有同樣的憤怒搖頭.
歧視的起源, 不在膚色, 不在種族, 而在行為. 而行為的根基, 在文化, 文化的基礎, 在於價值取捨.
在我觀察, 這個價值的衝突, 就在尊重. 西方人(+日本人)重公德輕私德, 東方人(遠東地區)則重私德輕公德, 所以見了面溫良恭奢讓, 車門一關完全就變一個嘴臉, 自己方便要緊, 別人死活閃邊. 外來人對我們的印象常常是很熱心友善, 談到交通, 印象則是自私野蠻, 這種矛盾差異, 是我們的友善建構於利己的文化, 而非真心的尊重別人, 所以儘管我們表面溫和善良, 但我們絲毫不尊重別人的權益, 也因而視遵守體制、法治為呆版無腦的行為.
每有社會公共安全或環保議題出現, 就很多人會怪罪政府, 事實上, 政府就是人民的縮影, 而在現在的台灣, 也就是陳文茜所謂著民主庸俗化過程中的台灣, 政府是人民劣質的縮影. 事實上是, 我們不要交通安全有序, 我們不要實品安全, 我們更不屑甚麼看見台灣, 環境保育, 我們也沒有多介意酒駕致人於死. 因為等到新聞焦點轉向時, 這些事情都船過水無痕的忘的乾淨. 我們交通罰款對有錢人不痛不癢(例如共乘專用車道的罰款只有600), 出了台北, 騎車戴不戴安全帽隨人高興, 紅綠燈更是僅供參考, 道路上畫的雙白線雙黃線, 更是浪費公帑. 我們的警察素質低落, 立法不週, 執法不力, 都不是台灣沒有能力做好, 而是人民內心真正的願望, 大家希望方便過日子, 所以整個體制就往稀鬆渙散的方向前進, 以至於清靜山頭, 滿目瘡痍二三十年, 以至於食品安全烽火四起, 八方號角悲涼.
十年前街頭巷尾看著大長今一把鼻涕一把眼淚, 轉頭自己賺錢最重要, "不能在食物裡面放入不該放的東西, 以取得任何目的"的正直只是戲言, 不必當真. 當風暴一起, 收款獲利的商人接曰受害者, 大家痛罵資本家黑心, 痛罵官員無能貪腐, 其實別虛偽了, 他們都是我們. 從我們為了自己方便把車停入公車停靠區開始, 從我們不管後車強行變換車道開始, 從我們不讓電梯裡的人先出來爭先擠入開始, 從我們搖櫻花來拍照開始, 從我們插隊買票開始, 這些小小的不尊重, 在台灣小小的池塘裡, 迴盪成一個個風暴、一個個共業. 也許有人會認為規格不同, 但, 搶超商和搶銀行沒有甚麼不同, 存心都是一樣.
在加拿大, 遇到很多不同的旅行團, 加國冬天冰冷, 側門常做的狹小, 有兩個鮮明的真實對照發生, 一次我遇到日本銀髮婦女團, 我開了門正要進入, 她們則正要出去, 我禮讓她們先行, 後來發現這團好大好多人, 但我願意幫她們hold住那扇沉重的門, 因為她們幾乎每個經過的人都會輕輕的跟你道謝, 尤其到後來, 因為隊伍很常, 後面幾位知道我等很久, 說的道謝都用敬語(雖然我日文一竅不通, 還分的出這個). 幾天後類似的地方, 一模一樣的故事發生了, 差別只在對方是韓國團, 兩團年紀相仿, 但沒一個人有半點客氣, 好像我替她們開著門是我的榮幸, 那團走到一半我就放手讓門自己彈回去了... 我決定緊握還是鬆手, 不是在乎國籍或膚色, 而是行為.
尊重人, 人就尊重你, 不尊重體制, 體制就會關上門, 就好像我們覺得做生意賺錢最大, 食品安全體系就會崩潰. 學不會尊重, 我們永遠擺不脫歧視, 我們也永遠沒有食品安全的一天, 旅行的意義, 在發現世界上存在許多普世價值, 我們出國的旅人太專注感官享樂與體驗, 缺乏自省能力, 台灣正逐漸在世界被邊緣化.
2013年12月14日 星期六
[旅行] 鯨楓玉露一相逢 -- 加拿大 Canada 2013 (11)

Canon EF 24-105mm F4L
大圖展示在 韶華如焰 (2048px width) or Flickr (4K2K full size)
Large-size images are displayed in The Flare of Time (2048px width) or Flickr (4K2K full size)
[NOTE] The 4K2K size image may not be displayed in some devices.

搭乘上圖中左下角知名的霧中少女號去尼加拉瀑布底下逛一圈, 是這行程中最有趣的一部分, 那是可搭載數百人的大船, 遠遠看像是小船. 上船前會發雨衣, 但相機防水要靠自己, 水氣四面八方而來, 體驗過就知道, 哈哈!
2013年12月6日 星期五
[旅行] 鯨楓玉露一相逢 -- 加拿大 Canada 2013 (10)

Canadian beauty, 加拿大美人
Canon EF 24-105mm F4L
大圖展示在 韶華如焰
The large-size image is displayed in The Flare of Time


Canon EF 24-105mm F4L
Wallpaper(1280x800)大圖展示在 韶華如焰
The Wallpaper-size (1280x800) image is displayed in The Flare of Time
加拿大另一項"特產", 是美女, 陽光下如耀眼絲綢, 顧盼之間, 如楓黃玉露, 英麗襲人. 圖是一位忙碌的女接待員, 百忙中算是給我三分薄面, 讓我指定表情拍照, 戶外正烈日當頭, 本不是拍人像的時間, 我選了個小側面光角給她, 也幸虧她凝膚如脂, 眼波流轉, 否則拍完我自己就得默默去林子裡, 戳熊自盡.
2013年11月29日 星期五
[旅行] 鯨楓玉露一相逢 -- 加拿大 Canada 2013 (9)
這篇介紹一些在加拿大可以shopping的小物.
上圖加拿大的冰酒, 世界馳名, 無庸贅述, 細細的瓶身, 單價不斐. 由於缺少像紅白酒那樣的指南參考, 若講究就選擇酒莊優先. 觀光客至少要注意兩點, 一個是Icewine是一個識別的單字, 若拆成Ice Wine兩個字, 就不是正統的冰酒. 另一點是VQA (Vintners Quality Alliance)的標示, 表示釀酒品質經過認證, 在冰酒取得VQA認證, 代表葡萄是在枝上自然冰凍, 不是掉到地上才撿收去冰的.
上圖是在享用旅行社所謂的"風味餐"(換句話說, 你吃起來不太習慣的餐)所在的小農莊拍攝, 因為產地保證是100%純正(現在在台灣"純"這個字是"蠢"的簡體字), 又有團購大折價, 一行人買的整個店都掃空了. 我對這東西沒興趣, 所以樂的在一旁拿了兩瓶samples拍照. 楓糖漿據說有高礦物質, 低卡路里, 購買時Light等級為優(但味道色澤就清淡, 反而是比較好的), 大都市超市架上多是Medium等級, 還有Amber等級, 就等而下之.
捕夢網是北美印第安人一定會配戴的護身符, 專捕惡夢邪靈, 是代表性圖騰, 有各式各樣造型的捕夢網的紀念品, 創意多端, 各種尺寸玲瑯滿目. 遊加西(加拿大西部)會接觸到許多印地安文明, 加東行程則沒有. 這張是在紀念品店外頭隔著玻璃拍的, 我這人正氣浩然嚇壞路人, 不用買這個護身!
加拿大人親山樂水, 與大自然許多生物共存, 這裡代表性的動物, 從下面我買的冰箱磁鐵可以知道, 1. 麋鹿Moose, 2. 黑熊或灰熊, 3. 河狸Beaver.
這邊的麋鹿是指頭頂角冠是盤狀而非枝狀, 非常沉重的鹿角的麋鹿, 這是全世界體型最大的麋鹿, 公鹿身色帶黑發亮, 美麗絕倫, 來加拿大運氣好一點就能看見.
加拿大的紀念品創意相當多元, 製作也頗精細, 像我這種"照一照就好"的奧客也忍不住東買西買, 願意讓我花錢的, 是創意跟設計, 或是幽默與想法, 不是三歲小孩戲水的玩具與圖騰.
紀念品其實是很大的商機, 台北故宮的紀念品銷售每年貢獻台灣千萬甚至億的產值, 我所遊歷的國家, 就只有三個在這方面用心經營, 一是日本, 二是峇里島的木雕, 三就是加拿大.
加拿大的海鮮也是一絕,龍蝦、帝王蟹(在北歐被視為海洋生態多樣性的凶手)、淡菜、生蠔等,都是餐桌常見美食,都市裡的唐人街許多1997年香港移民來的大廚餐廳,味道不錯,但服務態度仍凍結在15,16年前的水準!
加拿大還有一項頗負盛名, 但有錢難買的, 下一篇揭曉...
上圖加拿大的冰酒, 世界馳名, 無庸贅述, 細細的瓶身, 單價不斐. 由於缺少像紅白酒那樣的指南參考, 若講究就選擇酒莊優先. 觀光客至少要注意兩點, 一個是Icewine是一個識別的單字, 若拆成Ice Wine兩個字, 就不是正統的冰酒. 另一點是VQA (Vintners Quality Alliance)的標示, 表示釀酒品質經過認證, 在冰酒取得VQA認證, 代表葡萄是在枝上自然冰凍, 不是掉到地上才撿收去冰的.
上圖是在享用旅行社所謂的"風味餐"(換句話說, 你吃起來不太習慣的餐)所在的小農莊拍攝, 因為產地保證是100%純正(現在在台灣"純"這個字是"蠢"的簡體字), 又有團購大折價, 一行人買的整個店都掃空了. 我對這東西沒興趣, 所以樂的在一旁拿了兩瓶samples拍照. 楓糖漿據說有高礦物質, 低卡路里, 購買時Light等級為優(但味道色澤就清淡, 反而是比較好的), 大都市超市架上多是Medium等級, 還有Amber等級, 就等而下之.
捕夢網是北美印第安人一定會配戴的護身符, 專捕惡夢邪靈, 是代表性圖騰, 有各式各樣造型的捕夢網的紀念品, 創意多端, 各種尺寸玲瑯滿目. 遊加西(加拿大西部)會接觸到許多印地安文明, 加東行程則沒有. 這張是在紀念品店外頭隔著玻璃拍的, 我這人正氣浩然嚇壞路人, 不用買這個護身!

這邊的麋鹿是指頭頂角冠是盤狀而非枝狀, 非常沉重的鹿角的麋鹿, 這是全世界體型最大的麋鹿, 公鹿身色帶黑發亮, 美麗絕倫, 來加拿大運氣好一點就能看見.
加拿大的紀念品創意相當多元, 製作也頗精細, 像我這種"照一照就好"的奧客也忍不住東買西買, 願意讓我花錢的, 是創意跟設計, 或是幽默與想法, 不是三歲小孩戲水的玩具與圖騰.
紀念品其實是很大的商機, 台北故宮的紀念品銷售每年貢獻台灣千萬甚至億的產值, 我所遊歷的國家, 就只有三個在這方面用心經營, 一是日本, 二是峇里島的木雕, 三就是加拿大.
加拿大的海鮮也是一絕,龍蝦、帝王蟹(在北歐被視為海洋生態多樣性的凶手)、淡菜、生蠔等,都是餐桌常見美食,都市裡的唐人街許多1997年香港移民來的大廚餐廳,味道不錯,但服務態度仍凍結在15,16年前的水準!
便條紙夾
Canon EF 50mm F1.2L
Canon EF 50mm F1.2L
加拿大還有一項頗負盛名, 但有錢難買的, 下一篇揭曉...
2013年11月25日 星期一
[旅行] 鯨楓玉露一相逢 -- 加拿大 Canada 2013 (8)

(聖母瑪麗亞手持楓葉)
聖母大教堂, 蒙特婁, 加拿大 [註1]
Basilique Notre-Dame, Montreal, Canada
手持HDR, Hand-held HDR [註2]
ISO 25600
Canon EF 24-105mm F4L

[註1]
希望地點沒記錯!
[註2]
這張聖母與聖嬰的畫, 也許從繪畫技巧上來說並沒太了不起的地方, 但是畫本身所透露出來的氣氛我很喜歡, 聖母瑪麗亞手裡拿著楓葉, 大概也只有加拿大看的到. 這也是首張嘗試使用HDR, 且是沒有使用腳架手持方式完成的3合一HDR, 用以克服博物館、宮殿、大教堂、展館常遇到的燈光反光問題, 尤其是使用鹵素燈那類的展示光源. 這張若以平常方式拍攝, 聖母頭上是一片爆白的曝光過度, 使用HDR, 將反光的部分也正確曝光回來. 只是這樣的拍攝方式, 還是有腳架最好, 偶會遇上許多不允許使用腳架的地方(通常都更加珍貴), 演化出手持HDR的方式來適應, 也是一種旅行的洗禮. 手持HDR, 在我的經驗是相機連拍速度要很快, 快門速度也不能太慢, 否則影像品質會嚴重劣化, 自然平時還要拿拿啞鈴, 拍照時屏氣凝神.
[註3]
臉部皮膚皺紋形成的主因, 是膠原蛋白的產生不足, 而不足的原因, 可能是老化, 或是皮膚受到傷害, 最常見的傷害, 來自日曬. 每次跟團總有人問是不是皮膚科醫生, 乾脆寫在這邊, 適度的防曬加上品質好的墨鏡, 對皮膚保護很重要.
2013年11月16日 星期六
[旅行] 鯨楓玉露一相逢 -- 加拿大 Canada 2013 (7)

聖母大教堂, 蒙特婁, 加拿大
Basilique Notre-Dame, Montreal, Canada
手持HDR, Hand-held HDR
ISO 25600
Canon EF 24-105mm F4L

2013年11月5日 星期二
[旅行] 鯨楓玉露一相逢 -- 加拿大 Canada 2013 (6)
這篇的鯨(大概, probably)是座頭鯨, Hunchback whale, 生平第一次賞鯨我也搞不清楚. 如果正確的話, 就是下圖(依照比例繪製)的左下角那隻, 它上方那隻最大的就是藍鯨.

這篇的照片有兩種, 一類是座頭鯨下潛之前尾鰭露出海面的照片(順光), 另一類是小型賞鯨船與鯨背(逆光). 順逆光演色性就差很多. 由於拍攝時所搭的賞鯨船在行進間, 甲板上風大, 又有一些技術上的錯誤, 所以解析度不是很好, 沒辦法, 人蠢沒藥醫.
我本來是要改設定的, 剛在船上吃完飯, 沒想到鯨那麼快就出現了, 船艙內拍了幾張鯨背, 忍不住就衝上甲板去, 完全忘記更改一些像機設定. 我這團好像我是唯一一個中獎拍下鯨尾入水的畫面, 這跟技術完全無關, 純粹是運氣. 本來鯨都出現在逆光方向, 大船甲板上所有東西方遊客都擠在那邊拍, 我這人向來不喜人多之處, 又已經拍到鯨背, 就去卡順光的位置, 貪心的想要拍到光線好的, 逆光的出水我就不要了, 等了好一會, 鯨都不露面, 冷風吹的每個人像企鵝一樣縮頭, 手都凍冰, 很多人躲回船艙, 這時我看到鯨魚噴氣, 拿起相機屏息以待, 第二次噴氣我就鎖定住了, 一露背我知道它要下潛, 快門瘋狂連拍(我這裡只有貼出所照的1/2), 很幸運的整個過程都拍了下來, 從拱背到尾鰭完全沒入海中只有 2 秒, 相當短暫, 若無事先猜測, 等看到了才瞄準拍攝, 大概只能抓到零星畫面, 這可能是我查網路似乎沒有人刊登整個過程的原因. 拍完當時, 我還巴望著拍到座頭鯨跳出水面, 船已經掉頭往回開..
加拿大賞鯨除了夏天, 海風非常冷, 如果有計畫此行, 記得重裝上陣.
還有, 我反對捕鯨! 及任何有自我意識的生物.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