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6日 星期一

[旅行] 鯨楓玉露一相逢 -- 加拿大 Canada 2013 (12) -- 完結篇

Canada 2013 (38) 890w



Canon EF 24-105mm F4L



大圖展示在 韶華如焰
The large-size image is displayed in The Flare of Time





BrowserSupportTag-1








Canada 2013 (41) 890w



Canon EF 24-105mm F4L



大圖展示在 韶華如焰
The large-size image is displayed in The Flare of Time




BrowserSupportTag-1










Canada 2013 (42)



Canon EF 24-105mm F4L










Canada 2013 (43)

Maple of Canada (Shot on a wooden chair in the hotel)
加拿大楓葉 (攝於飯店某張木椅上)


Canon EF 24-105mm F4L


上圖是我唯一撿拾的紅楓, 回飯店發現木椅有點顏色有點斑駁, 憑藉EF 24-105mm 這款光圈全開也有驚人的寫實能力的鏡頭, 便把楓葉放在上頭拍照, 一張就成, 做為這次旅行的印記, 金風玉露, 人間無數.



[歧視之起源]

旅行中, 不同種族膚色文化交會, 在狹小的機場空間, 或在廣闊無垠的加拿大山林. 歧視, 這個又敏感又真實存在的意識型態, 不論是歧視還是被歧視, 究竟只是一種愚行還是人類的天性? 歧視的本質究竟是平行的不同還是高下的區別?

加拿大的的旅程, 是我第一次參加"純風景"的旅行團, 團體中年齡偏高, 不知是何種原故, 我這團是我歷經素質最差(不談個人)的一個大團, 行為文化的衝突, 特別明顯, 明顯到令人錯愕, 想視若無睹都需要百年修行.

在加拿大冰酒莊園, 裡面的各國遊客相當多, 導覽的人員甚至不足, 團體必須等候一會, 終於等到一個會說中文的亞裔女孩來帶隊解說, 先帶我們到葡萄園區旁邊(這時尚未進行品酒, 所以不可能有人喝醉了), 她解說冰酒的葡萄有甚麼不同, 有團員希望能進葡萄園區近看, 那為亞裔的解說員婉拒, 說擔心參觀的人碰觸葡萄, 這時我們團裡有位大哥, 跳出來手指著她的鼻子大喝: 「妳這隻中國狗!」, 我正站在解說員正對面, 大吃一驚, 事實上所有人都大吃一驚, 葡萄園不准人進入不算太離譜的規定, 牆上也有照片, 網路查也一定更清楚... 那位大哥大手一揮, 你們看, 人家日本團就能進去, 擺明歧視我們台灣團! 大家一看, 又吃了一驚, 真的日本團可以走進去, 還不是靠近而已, 是可以進入葡萄園田埂. 當時我站在亞裔解說員的正對面, 我吃多了第三驚, 因為我發現她身上掛的金屬名牌, 她是個會說普通話的日本裔的女子, 剛剛被罵是中國狗, 最近兩造緊張對峙, 雙方真不知聞此言是應該高興還是不高興?!

沒多久, 我就吃了第四驚. 解說員臉色尷尬, 我們團的領隊也尷尬, 但解說員沒有退讓讓我們接近葡萄園, 而引到我們去地下室參觀釀酒工廠, 下去前她再三清楚聲明, 請大家一定要合作幫忙, 不要碰觸任何製酒機械設備. 我吃驚的是, 下去後30秒內, 我看到至少就有兩人伸手碰觸, 一邊嘖嘖稱奇.

是的, 這是光天化日的歧視, 一場參觀下來, 心頭沉重, 沒錯, 人身攻擊就是不對, 只是, 這場歧視, 該被責怪的是誰? 你若是葡萄酒莊莊主, 你又會立甚麼規矩?


行程中一晚, 我們入住一間聽說有錢都難訂到的古堡酒店, 我這賞楓團算是多人的, 一群人在lobby取了行李解散, 擠在電梯口等待, 門一開四個金髮碧眼的中年西方女子迎面對望, 她們露出友善的笑容, 電梯門都還沒完全開啟, 我們團就有一人拖著行李箱衝進去, 硬是從四個女人之間穿過擠到電梯廂最裡面, 那四個西方女人大吃一驚, 我也大吃一驚, 本來我以為大家都會一起吃這一驚, 沒想到只有我吃, 還沒等到那四個吃驚的女人走出, 一群人就塞往電梯口, 跟那四個女人碰碰撞撞, 那四個女人大吃第三驚 其中一個女人看到我掉下巴的也正在吃第三驚, 轉過頭跟她的友人猛搖頭抱怨, 臉色憤怒厭惡, 友善的笑容短暫瞬間轉為歧視, 而我看擠入電梯裡的人, 絲毫不察. 而我想起這幾年我在台北101大樓電梯出來時, 也經常有同樣的憤怒搖頭.


歧視的起源, 不在膚色, 不在種族, 而在行為. 而行為的根基, 在文化, 文化的基礎, 在於價值取捨.


在我觀察, 這個價值的衝突, 就在尊重. 西方人(+日本人)重公德輕私德, 東方人(遠東地區)則重私德輕公德, 所以見了面溫良恭奢讓, 車門一關完全就變一個嘴臉, 自己方便要緊, 別人死活閃邊. 外來人對我們的印象常常是很熱心友善, 談到交通, 印象則是自私野蠻, 這種矛盾差異, 是我們的友善建構於利己的文化, 而非真心的尊重別人, 所以儘管我們表面溫和善良, 但我們絲毫不尊重別人的權益, 也因而視遵守體制、法治為呆版無腦的行為.

每有社會公共安全或環保議題出現, 就很多人會怪罪政府, 事實上, 政府就是人民的縮影, 而在現在的台灣, 也就是陳文茜所謂著民主庸俗化過程中的台灣, 政府是人民劣質的縮影. 事實上是, 我們不要交通安全有序, 我們不要實品安全, 我們更不屑甚麼看見台灣, 環境保育, 我們也沒有多介意酒駕致人於死. 因為等到新聞焦點轉向時, 這些事情都船過水無痕的忘的乾淨. 我們交通罰款對有錢人不痛不癢(例如共乘專用車道的罰款只有600), 出了台北, 騎車戴不戴安全帽隨人高興, 紅綠燈更是僅供參考, 道路上畫的雙白線雙黃線, 更是浪費公帑. 我們的警察素質低落, 立法不週, 執法不力, 都不是台灣沒有能力做好, 而是人民內心真正的願望, 大家希望方便過日子, 所以整個體制就往稀鬆渙散的方向前進, 以至於清靜山頭, 滿目瘡痍二三十年, 以至於食品安全烽火四起, 八方號角悲涼.

十年前街頭巷尾看著大長今一把鼻涕一把眼淚, 轉頭自己賺錢最重要, "不能在食物裡面放入不該放的東西, 以取得任何目的"的正直只是戲言, 不必當真. 當風暴一起, 收款獲利的商人接曰受害者, 大家痛罵資本家黑心, 痛罵官員無能貪腐, 其實別虛偽了, 他們都是我們. 從我們為了自己方便把車停入公車停靠區開始, 從我們不管後車強行變換車道開始, 從我們不讓電梯裡的人先出來爭先擠入開始, 從我們搖櫻花來拍照開始, 從我們插隊買票開始, 這些小小的不尊重, 在台灣小小的池塘裡, 迴盪成一個個風暴、一個個共業. 也許有人會認為規格不同, 但, 搶超商和搶銀行沒有甚麼不同, 存心都是一樣.

在加拿大, 遇到很多不同的旅行團, 加國冬天冰冷, 側門常做的狹小, 有兩個鮮明的真實對照發生, 一次我遇到日本銀髮婦女團, 我開了門正要進入, 她們則正要出去, 我禮讓她們先行, 後來發現這團好大好多人, 但我願意幫她們hold住那扇沉重的門, 因為她們幾乎每個經過的人都會輕輕的跟你道謝, 尤其到後來, 因為隊伍很常, 後面幾位知道我等很久, 說的道謝都用敬語(雖然我日文一竅不通, 還分的出這個). 幾天後類似的地方, 一模一樣的故事發生了, 差別只在對方是韓國團, 兩團年紀相仿, 但沒一個人有半點客氣, 好像我替她們開著門是我的榮幸, 那團走到一半我就放手讓門自己彈回去了... 我決定緊握還是鬆手, 不是在乎國籍或膚色, 而是行為.

尊重人, 人就尊重你, 不尊重體制, 體制就會關上門, 就好像我們覺得做生意賺錢最大, 食品安全體系就會崩潰. 學不會尊重, 我們永遠擺不脫歧視, 我們也永遠沒有食品安全的一天, 旅行的意義, 在發現世界上存在許多普世價值, 我們出國的旅人太專注感官享樂與體驗, 缺乏自省能力, 台灣正逐漸在世界被邊緣化.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