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20日 星期三

[心得] 俄羅斯 Russia 2011 (8)

Russia 2011 (26)


Peter the Great's Summer Palace, St. Petersburg, Russia
彼得夏宮, 聖彼得堡, 俄羅斯

Canon EF 24-105mm F4L
Partially HDR processed



彼得大帝(Peter the Great)無疑是俄國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了, 俄羅斯人認為, 彼得大帝之前, 俄羅斯只是人類歷史上跑龍套的角色, 彼得大帝之後, 俄羅斯開始成為人類歷史的要角.

他是俄國沙皇第一個曾出過國的, 他在西方學習造船, 回國當皇帝之後, 打造俄羅斯的海軍, 引入西方的科技技術. 西元1709年, 他領軍打敗威脅俄國百年的北方強權瑞典, 取得北方出海口, 震驚整個歐洲. 戰爭期間, 他在北方建造新的城市, 就是聖彼得堡, 戰後他把首都由莫斯科遷移至聖彼得堡, 200年內, 莫斯科淪為第二大城.

取得北方出海口的意義重大, 代表從此俄羅斯可以由海上跟西歐貿易, 並引入觀念與技術, 也就是現代化, 否則由陸路輾轉運送物資, 經過多國關稅層層扒皮, 只剩下貴族貿易可以流通.




Russia 2011 (27)


The Samson Fountain in Peter the Great's Summer Palace, St. Petersburg, Russia
參孫噴泉, 彼得夏宮, 聖彼得堡, 俄羅斯

Canon EF 24-105mm F4L



上圖是非常著名的觀光點, 黃金雕刻著舊約力士參孫屠獅的故事, 用以彰顯彼得大帝打敗瑞典的功績, 因為瑞典的國徽就是獅子. 現代人也許不會很明白為甚麼這種炫耀國力的歐洲宮殿老是喜歡搞一些噴泉, 這是因為當時並沒有電力, 要搞個很穩定的噴泉難度很高(水利工程), 要弄個幾百個噴泉更不得了, 國家不夠有錢還真是造不起養不起. 拿破崙也曾送給他的情婦約瑟芬1000座噴泉, 換成是現代一定被罵翻要求折現.




下圖也幾乎等於是俄羅斯的表徵圖畫, 太多博物館美術館都可以見到相似的畫作, DK 的Moscow 旅遊書說是"The symbol of Moscow". 但我在旅遊過程聽當地導遊說這也是代表彼得大帝打敗瑞典的圖騰, 北歐諸國有龍的故鄉的濃厚傳奇, 因此這張St. George打敗Dragon 的圖像, 意義就不言可喻. 關於北歐與龍傳奇的電影有很多, 有一片"馴龍高手"畫的相當漂亮, 值得一看.


Russia 2011 (28)

St. George and the Dragon
Canon EF 180mm F3.5L








到了近代, 這條惡龍變成納粹德軍, 二次大戰期間, 希特勒兵分多路南北夾擊蘇維埃, 德軍從1941年9月9日至1943年1月18日圍攻列寧格勒(俄國共黨為紀念列寧而將聖彼得堡改名), 總計800多天的圍城血戰, 城內補給困難, 進入俄羅斯酷寒冬天後更是慘絕人寰, 鼠雀吃光, 俄軍甚至成立巡守隊以阻擋開始發生人食人的事件, 大饑荒造成150萬人死亡, 餓著肚子戰死的還不算在內.


二次世界大戰, 希特勒閃電戰席捲歐陸, 接著便進攻在東邊發抖的蘇聯共產黨, 一開始德軍勢如破竹, 很快的就攻過拿破崙最深入蘇聯的戰地, 希特勒志得意滿, 完全沒想到他正步入拿破崙的後塵. 很快的德軍開始遇到俄羅斯人的頑強抵抗, 雖然俄羅斯人每每幾十萬人遭到俘虜(後來也大多被餓死), 但是德軍已經必須再毫無準備的狀況下要度俄羅斯駭人的嚴冬.

德軍第一次大敗之後, 希特勒解下幾十位將軍的軍權, 自己重掌, 再次南北夾擊, 北圍莫斯科, 南攻高加索, 除了要奪取戰略物資油田, 也要攻下南部大城史達林格勒, 當初非常多的將領反對進攻史達林格勒, 原因是攻打北方的聖彼得堡(列寧格勒)還有戰略價值(出海港), 但攻史達林格勒純粹只是因為那時蘇維埃的領導人是史達林, 希特勒認為這城市是俄羅斯人的精神象徵, 拿下史達林格勒, 俄羅斯將不戰而屈, 因此下令非要拿下不可.

德軍擅長的閃電戰, 依賴的是全世界首屈一指的裝甲, 火力與動力都遠遠超過其他國家, 圍攻史達林格勒, 演變成俄羅斯人負隅頑抗, 逐屋巷戰, 在狹窄的街道裡, 到處殘垣斷瓦攔路斷橋, 機動工具跟戰車根本動彈不得, 俄羅斯人又可從高樓往下發射火砲, 德軍的戰車砲口仰角無法攻擊的到, 戰事變成非常緩慢血腥的圍城攻防, 史達林格勒遭到圍困, 物資嚴重缺乏, 餓死戰死數百萬人. 德軍也好不到哪去, 每一棟建築, 都要流血攻防, 數度易主, 兵疲馬困, 嚴冬又至, 有如地獄, 前後約有三百萬人在這寒苦煉獄裡彼此殺戮會戰.

俄軍為了鼓舞士氣, 使用心戰, 利用報紙製造英雄, 一位西伯利亞獵狼人後裔的青年瓦西里, 在史達林格勒變成狙殺德軍將領的民族英雄, 好萊屋將這段故事拍成影片 -- 大敵當前 (Enemy at the Gates), 演的就是史達林格勒攻防戰的這段故事, 非常精彩好看, 這也是裘德洛Jude Law的成名作.

EGs

Enemy at the Gates
大敵當前


電影最後的字幕說瓦西里的狙擊槍目前還藏在莫斯科的博物館, 但是俄羅斯大學的教授導遊說, 瓦西里只是政戰宣傳的虛構人物, 事實上並沒有瓦西里這個人.



電影某種程度暗示瓦西里被德軍派來的狙擊學校校長(Ed Harris 飾)釘住之後, 俄軍逐漸敗退, 事實上是德軍發明一種殘忍的戰爭工具--火焰槍, 可以穿透牆壁縫隙孔洞, 燒死在隔壁的所有人, 巷戰開始出現崩盤, 蘇軍退過窩瓦河, 史達林格勒大部分都已經淪陷, 眼看希特勒就要奪下.

漫長而血腥的圍城之戰給了俄國準備的時間, 史達林格勒的德軍將領忽然發現被圍的不是俄軍, 而是德軍, 史達林格勒成了陷阱, 前來支援且能在雪地作戰的西伯利亞裝甲師已經包圍史達林格勒, 帶來蜂巢式的新式火箭炮武器更是前所未見, 火力驚人, 勢如破竹, 嚇的德軍一聽到火箭炮的嗡鳴聲就尿失禁, 德軍倉皇逃離史達林格勒, 卻接到希特勒不准撤兵的命令, 白雪茫茫, 風聲鶴唳, 圍攻莫斯科的防線也被突破, 從此東線戰事逆轉, 希特勒終究逃不過重蹈拿破崙覆轍的"destiny".




Russia 2011 (29)


Canon EF 24-105mm F4L


我不是軍事專家, 無法評論希特勒為何重蹈拿破崙的覆轍, 是因為在(4)中所提的聖母解袍大教堂的庇護? 還是戰略上的錯誤? 有人認為如果當初希特勒重掌攻蘇軍隊後集中火力攻下莫斯科, 蘇聯就會瓦解, 至少不再造成威脅, 他就可以抽調軍隊去登陸英國, 戰局就完全向德國傾斜. 但也有人認為希特勒要打史達林格勒, 是因為蘇維埃的工業都已經東移, 史達林格勒是東進的前哨站, 也是在俄國南部站穩的根基, 如果只攻莫斯科, 南部烏克蘭的糧食、高加索的石油都沒有確保, 一旦攻莫斯科不下, 後勤補給就會斷炊, 更可能全軍覆沒.

事實上, 希特勒最嚴重低估, 是俄國人抵抗的決心, 以及工業生產與研發的能力, 漫長的戰事裡, 從西伯利亞源源不斷的送上火力裝備與人力, 俄國人竟然可以擋下德國的重裝甲兵團, 這個勝利的元素, 也是美國在二戰勝出的相同原因, 兩強在二戰洗禮後出線, 成為冷戰唯二強權. 而俄羅斯這工業生產與研發能力, 溯本根源, 就是彼得大帝帶給俄國人最大的遺產, 直至今日, 俄羅斯大學裡基礎科學(物理, 化學等)仍是志願排很前面的科系.

對照彼得大帝(1682~1725), 當時的東方的中國清朝, 正是乾隆在位, 十大武功, 志得意滿, 鎖國排拒西方夷狄, 從此國力消長, 在歷史上留下鮮明的對照.



聖彼得堡在二戰摧殘下幾乎全毀, 目前大多數的建築宮宇都是重建, 這個城市綠意特少, 有點風塵僕僕之感, 但金髮美女特多, 目不暇給. 相較莫斯科綠意盎然, 軒昂大器, 但人口來自四面八方, 美女比例不高, 只是人如冰一般冷淡, 卻是如出一轍.


Russia 2011 (28)




[註] 關於二戰的部分, 我是根據腦子裡面的印象拼湊的, 如果有甚麼不對, 純屬當然, 茶餘飯後可以, 要引用宜先考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