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回想最常被問到的問題, 大概是這兩個:
1. 我想學攝影, 可是......
2. 我想買相機, 你能不能幫我挑一台?
這篇要談的是第一個問題. 而這個問題可以再分為:
* 我想學攝影, 可是我不知道要照什麼?
* 我想學攝影, 可是我沒有藝術天份!
* 我想學攝影, 可是我沒有錢!
* 我想學攝影, 可是我沒有時間照!
* 我想學攝影, 可是我不知道要從何開始!
* 我想學攝影, 可是我不知道攝影是什麼!
上面幾個小問題, 又以第一個跟最後一個最精采, 蝦秘?! 不知道要照什麼, 但想學攝影?? 蝦秘?! 攝影是什麼還不曉得, 怎知道想學呢?! 別懷疑, 這種問題我聽最多. 乍聽之下, 似乎荒唐無俚頭, 但是不也常聽見: "我肚子餓, 但我不知道要吃什麼"嗎? 不知道今晚電視上演哪一齣, 遙控器一拿還不是照開? 不知道孩子長大後是名模還是混蛋, 還不是照生?
攝影是什麼? 好似大哉問, 上面講的, 就是答案:
攝影是「我的」欲求, 「我的」view, 「我的」心路歷程.
為什麼強調「我的」? 因為再怎麼美的照片, 不是自己的, 終究是車窗外的美景, 人從不能因旁人嚐到美食而感到滿足, 攝影畢竟是感官, 感官無可替代, 我見故我在, 我吃故我在, 我歌故我在.
既是感官, 就有濃薄. 假使對視覺感官欲求極低, 比如說從不在意文件字型的美醜, 或是服飾的流行感覺都差不多, 或是購買飾品銘表只要大顆就是好, 亦或是鮮少看一張圖片只因為說不出的美感而多看一兩秒, 這樣的視覺感官, 對攝影不會產生熱情, 不如把時間花在可以感動自己的事物上.
攝影是自己的視野. 有一回跟團去土耳其旅行, 回來後跟團員互換照片, 有一位跟我說: "你去的地方怎麼看起來跟我是兩個國家?" 撇開攝影的技巧不講, 什麼意思啊... 兩個國家? 跟團還能變出什麼把戲, 又沒有自費行程. 我記的第10天還是某天, 到訪土耳其番紅花城, 陰雨菲菲, 大家躲在狹窄的屋簷下穿梭古老的小鎮, 路過一個麵包店, 我跟站在門口的老闆示意我想拍照, 他點頭, 我就照了他的麵包. 照完我發現我已經落單, 大家都跑去某個店裡喝土耳其蘋果茶取暖了.
(Shot wz Canon EOS 20D)
回台交換照片果然沒見有其他人照麵包, 姑且不管這張照的好壞, 這張照片是分享出去的土耳其照片裡, 最多人喜歡的一張. 同樣的旅途,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view.
出國跟團, 我聽說12天內最高的拍照張數是4000多張, 就拿4000張整數來算, 一天要照333.3張, 以早上8點到晚上8點共12小時除下來, 每個鐘頭要照27.8張, 換句話說幾乎每2分鐘就要照1張, 還要扣除拉車, 吃飯, 如廁, 聽導遊說明, 購買紀念品... 聽說這是兩個小女生的共業, 彼此互拍走到哪拍到哪, 一定要照到人. 我記的小時候母親帶我們兄弟到台北的中正紀念堂, 現在叫做民主紀念館(疑? 民主什麼時候死了? 需要紀念? 哈哈), 我拿著裝底片的傻瓜相機對著牌樓照相, 我媽問:"阿沒攝郎, 拍那個做啥?" 我沒有回答, 還是"亂拍". 現在想想, 這也是指標, 如果出門遊玩照像, 99%裡面都要有人, (更可怕的是...張張都是雙指V字在那邊"耶~~~", 全世界沒有像台灣遊客這麼愛比"耶~~~", 這是哪個丁丁級的腦殘想出來的?), 那我敢說, 這樣的人很適合拍照, 但與攝影無緣, 因為太關心自己.
攝影即使掌鏡者沒有入鏡, 也在相片裡面. 攝影其實是照自己的心.
一定有這樣的經驗, 看見一張讓你覺得美極的照片, 目光留連, 但你說不出它美在哪. 當然, 有很多聰明的人會說: "何須知道? 喜歡便是喜歡, 討厭即是討厭". 我同意, 但是我要說, 攝影的人要先耙梳內心, 除非你是天才, 否則形而上是將來的事情. 看見一張美好的照片, 要試著去說出它美在哪裡, 說不出來, 就代表根本不清楚什麼感動了你, 說不出什麼感動了你, 你怎麼去追尋感動你的影像? 除了等它送上門來.
所以說攝影其實照的是自己內心的紋路, 沒有廚師搞不清楚自己的拿手菜是什麼而能打甜客人的嘴, 攝影者感動不了自己, 要指望感動誰?
攝影可以是這些, 但未必一定要是這些. 了解自己的欲念、視野、心境不必一定是攝影, 攝影也未必要屬於這個範疇, 攝影可以是純粹的紀錄工具, 或是商業的手段, 科學的探索, 醫學的剖析, 可是絕對不是在那邊"耶~~~", 那叫做拍照, 那到底在耶什麼? 都快要被耶出屁來!
那到底要照什麼呢?
一般非特殊攝影的領域粗分為:
* 風景攝影(包含建築)
* 人像攝影
* 運動攝影
* 天文攝影
* Macro攝影
* 商業攝影
* 野生動物攝影
* 潛水攝影
這是最基本的分法, 很多介紹鏡頭的書籍會以這種分類來劃分鏡頭群. 但也可以分為室內攝影, 夜晚攝影, 家庭攝影, 寵物攝影等, 有些消費型相機會提供這些模式讓使用者選用.
這裡面就不難找出自己感興趣的subject(s)來專攻, 如果還是沒有什麼想拍的, 也許想想自己最常把什麼放在電腦桌面會有些線索. 如果還是搖頭, 試試看Macro攝影, macro就是特寫的意思, 不是指對模特兒的特寫, 而是拍攝較小的東西, 舉個例:
(Shot wz Canon PowerShot G9)
這是一只Cartier美錶的背面, 錶當然不是我的, 非常感謝借我拍照不願具名的友人. 我的錶也是名牌精品卡西歐, 差別只是沒有人想跟我借去拍而已.
Macro的攝影題材就無限寬廣, 身邊接觸的所有東西都可以入鏡, 再也沒有沒假沒錢沒閑出國所以沒有世界級風景的尷尬, 也沒有model從缺的困擾, 天文攝影的時間always在睡覺, 從不網拍不需要商業攝影, macro就沒藉口了吧, 鐵銹、青菜、手錶、昆蟲、花朵、睫毛、鈔票、水滴、蛋糕... 樣樣都行. 消費型相機現在很多款都有macro特寫模式, 最近距離有些可以接近至1cm拍照, 購買時可考慮.
(Shot wz Canon PowerShot G9) (稍為側一下角度, 感覺就不同, 這錶真是美!)
拍的時候很匆忙, 手震嚴重, 拍的技術又差, 有辱這錶, 還請見諒見諒!
(剛貼出後接到錶主友人的關切MSN, "最美的細節都沒照出來!!", 果然被罵, 哈哈, 容我再努力吧.)
(又有朋友打電話來罵這張, 說"吼~~照的有夠難看"..."看不清楚")
(嘿! 終於有人看見靈蛇之珠, 說"質感很好", "有一種古典優雅", "光澤也優")
[註: 中間那個透明圓型塑膠膜是可以移除的, 因為某種緣故拍照時未除去.]
特別提醒, 用消費型相機拍攝macro要很小心,
1. 因為鏡頭離拍攝物非常的靠近, 不小心極容易損壞鏡頭, 比如說你拍的是油巴巴的蛋糕.
2. 拍人的睫毛眼睛等要格外小心, 距離可能只有1CM, 稍不慎會傷到model眼球, 不可大意. 最好有第三人在旁提醒.
3. 部分被攝物會有揮發性或蒸汽, 也要小心, 比如拍攝燃燒中的蠟燭燭火, 蒸發的氣體裡含有蠟油, 遇到鏡頭玻璃會冷凝在上, 會嚴重的損壞鏡頭的品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