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habonddha temple, Kathmandu, Nepal
千佛寺, 加德滿都, 尼泊爾
Canon EOS 5D Mark II
Canon EF 24-105mm F4L
上圖為千佛寺塔座底部邊緣的酥油燈台.
去過泰國、印度、日本、台灣(哈哈), 但是對佛教與印度教(婆羅門教)仍是一知半解, 趁此次到訪尼泊爾, 把知道的一些粗淺的相關常識整理一下, 以免忘記.
西元前六百年, 印度北方釋迦族的一位王子悉達多·高大摩成為「完美正遍覺」的佛陀, 四方說法, 創立佛教. 在這之前, 婆羅門教(印度教)支配了整個印度, 一般認為佛教是從印度教改良而來, 因此有很多神牴、神話、傳說都是一樣的.
公元前一千五百年前後, 亞利安人(源於高加索山及地中海東岸)向東南入侵印度半島, 把印度的土著變為奴隸, 兇殘的征伐, 建立了數個王國. 亞利安人的宗教文化基礎稱之為吠陀(Veda), 意思就是知識. 吠陀的文明, 就把社會分為四種階級, 也就是種性制度:
1. 婆羅門: 神職人員
2. 剎帝利: 統治者、貴族、戰士
3. 吠舍: 商人、農人、畜牧者
4. 首陀羅: 僕役、奴隸、以及前三個階級的逐出者
另外, 賤民則更等而下之, 不屬於任何階級種性.
印度教一樣繼承種性制度, 一旦成為教徒, 終生無法改變種性, 命運天決. 這個制度根深蒂固3000年不破, 一直遲到1949年印度聯邦成立才立法廢止. 雖然尼泊爾今日已無此制度, 但種性的痕跡仍在, 看衣著可以判別某些婆羅門的種性遺族, 姓氏上更是一目了然, 婚生嫁娶, 仍舊嚴格講求階層門地.
當亞利安人到達恆河流域, 入侵者慢慢的也變成土著, 相貌輪廓膚色都localized, 吠陀的文明演化成婆羅門教, 整個社會由婆羅門階級制定與支配, 社會制度的起源、人的行為規範, 都與宗教緊緊結合. 亞利安人是泛神論, 因此印度教也是萬物皆有神, 不僅繼承吠陀文化的神牴, 連地方古老的神鬼也都納入, 數不盡的神話, 綺麗的幻想, 衍生出眾多的藝術、文學, 這是我覺得印度教最引人入勝之處.
Vishnu's Meditation
毗濕奴的冥想古典畫
Canon PowerShot G9
Photoshop CS3
翻拍自絕版書
佛陀 照耀眾生的世界之光 時報出版發現之旅系列
上圖是很經典的一幅畫, 底下淡藍色的班紋, 其實是宇宙海的千頭蛇身, 這幅畫是講宇宙"創始"的"起源", 意思是比開天闢地還要更開天闢地, 宇宙的創始者是大梵天(Brahama), 但是上圖躺著的人不是大梵天, 大梵天是蓮花中間那尊小仙的, 躺著的人是毗濕奴(Vishnu), 他躺在宇宙海千頭蛇身上冥想世界, 肚臍就冒出一朵金色蓮花, 大梵天宇宙的創始者就在蓮花中誕生.
印度教神比人多, 天雷雨火, 到處是神. 神還有很多老婆, 這些大小老婆們也都是神, 我們參觀的寺廟, 就超過一半都是這些神老婆的廟宇塔寺. 這就罷了, 這些神跟眾老婆們, 還有很多種化身, 根據Lonely Planet的尼泊爾一書, 上圖的毗濕奴就有10個化身, 比如說獅人那辛哈, 牧羊人, 佛. 他還有1000種顯像, 由此不難想像生活中充滿了宗教的含意, 生活, 就等於是信仰. (不過這樣不會累嗎? 一個不小心踩到甚麼代表神的東西或蟲子!?)
更有趣的是... 神往往不只一個形象, 經天緯地的正神, 也可以搖身一變變成惡神, 在屍體上跳舞, 滿口尖牙, 無血不歡. 例如四大神之一的濕婆神(Shiva), 同時代表創造與毀滅, 這是我一個外教徒覺得印度教裡最為精采的神. 他的老婆同樣戲劇性, 一會是美麗的帕爾瓦蒂(Parvati), 或者烏瑪(Uma), 女性生殖器就是這位大女神的符號(驚!) 好萊屋影星鄔瑪舒曼的名稱, 就是取自於這位女神. 帕爾瓦蒂代表活力與生殖, 但她另外的形象是黑女神卡利(Kali)或杜加(Durga), 她頭戴骷髏冠冕, 與魔鬼作戰, 執掌毀滅大權, 她要求帶血的祭獻, 活雞活羊, 在古代, 甚至是活人生殺. 電影印地安那瓊斯第二集 魔宮傳奇(The temple of doom), 裡面的生人挖心活祭, 就是在祭獻黑女神卡利. 片尾印地安那瓊斯與祭師在懸橋斷崖爭奪裝著神石的袋子, 印地安那憤怒的跟祭師說: "你違背Shiva的教義!", 就是指黑女神卡利的老公 - 濕婆神.
經典的魔宮傳奇電影海報
後續篇幅再回頭來談印度教幾個重要的神.
佛教的興起, 在佛陀悟道後開始四方說法, 風行草偃, 傳播迅速. 根據時報出版的佛陀一書, 兩本巴利文正典的古典鉅著<佛種性>記載過去佛史, 以及<本生經>講述佛陀成佛的事蹟. 本生經因為故事精采, 結構極佳, 2000年來受歡迎的程度歷久不衰. 台灣大家比較熟悉的是赫塞所寫的流浪者之歌-悉達求道記, 這部小說並不是寫佛陀悉達多, 但事故事情節類似, 少掉了許多神話成分, 是一部很好的人生書.
佛陀成佛的故事很精采, 極富啟發性與想像, 可惜故事太長我沒打算在這邊長篇累述. 他看見了芸芸眾生的痛苦, 透過冥想禪定悟得打破輪迴之路, 重新解釋宇宙生命, 而成為佛. 所為佛, 就是「覺者」. 成為覺者, 方能破除輪迴之苦. 這是佛教撕破印度教一切命定無法改變, 眾生只能敬天畏命, 終生不變, 下次輪迴端看此番造業如何. 但是到現今, 佛陀從覺者變成了神, 信眾對他乞求施恩給惠, 這實在是有點弄錯, 他被稱為眾醫之王, 教的是如何看待生命超越死亡, 如何如蓮花般出污泥而不染的擺脫人世間的痛苦, 求取大智慧與慈悲, 好像不是要幫人消災解厄、金榜題名、或是中樂透頭獎、降低地球溫度...
他成佛的過程遇到很多考驗與危險, 包括人的危險(他的堂弟提婆達多)與神話的危險(邪惡之最-波旬), 神話說有一回目真鄰陀龍王(梵文龍王就是蛇)用身體將佛陀悉達多纏繞來保護他. 在尼泊爾可以看到很多佛陀身後有許多蛇, 導遊說這是"保護"的意思, 我猜想是源自於此典故. 例如下圖.
Kathmedu, Nepal
加德滿都, 尼泊爾
Canon EOS 5D Mark II
Canon EF 24-105mm F4L
Photoshop CS3
另外一段有啟發性的故事, 在佛陀修行過程, 曾採用艱困的苦行方式, 透過瑜珈與禁食, 長達六年, 結果形銷骨毀, 幾乎死去, 眾神去警告悉達多的父母, 他的父親卻認為悉達多是預言中的覺者, 應該篤定成功, 所以嗤之以鼻. 結果是彈著三弦琴的帝釋來訪悉達多, 告訴他弦鬆則無音, 弦太緊則崩, 唯有適度的鬆緊才能發出美音. 悉達多聞言結束苦行的日子, 開始化緣, 增胖後就進入得道的階段. 這故事我相信一定影響了撰寫宮本武藏的日本文學大師吉川英治, 他在小說裡也有一段類似的橋段, 武藏一次決鬥安排在晚上的三十三間堂, 事後馬上遭到其黨羽的追殺, 藏匿他的藝妓與他徹夜相對, 看他緊繃到了極點, 就把彈的琴剖開, 告訴武藏琴身必須空才能有音韻, 教了武藏一篇「弱一點」的大道理. 對很多非常戮力人生, 用功奮進, 力求完美的人來說, 這是很好的啟示, 但對我這種窩囊廢, 皮繃緊一點才是正道.
這首篇的最後要談一下阿耨達池(lac Anavatapta).
根據時報的「佛陀」一書, 佛教的宇宙觀裡, 包圍阿耨達池的一座名為剛答馬答那山, 充滿異香, 珍禽異獸, 一片祥和, 宛如天堂. 所有的「覺己」先在這裡會合, 但這些人彼此無法傳授獲得的知識, 只能在這邊得到暫時的涅槃(nirvana, 意為止息). 必須等到一位「完美正遍覺」的佛出現, 才能轉為最終的涅槃. 他們居於洞穴, 依月的圓缺舉行淨化儀式, 在一株"會發出異香"的樹旁等待迎接, 完美的覺悟充滿此樂園, 見下圖.
等待完美的覺悟
Canon PowerShot G9
翻拍自絕版書
佛陀 照耀眾生的世界之光 時報出版發現之旅系列
這個阿耨達池有甚麼特別? 根據時報出版的「佛陀」一書, 這池位於喜馬拉雅山上, 是四條河流的源頭, 分別灌溉獅牛馬象的繁殖地. 傳說中, 當世界毀滅時, 阿耨達池是最後消失之地, 也是在世界重生後第一個重現. 所以這就是為甚麼電影2012會把"方舟"的位置擺在靠近喜馬拉雅山的地方, 要胡說八道也要念點書的, 哈哈. 我最喜歡電影裡那句對白: "原來那些舉牌子的瘋子才是對的!" 所以也許有些神話, 也不妨聽聽. 關於電影2012有一篇很細膩有趣的觀察:
黑暗執行緒 【黑暗影評】2012(有雷慎入), 有看過電影的可以參考.
Art Sculpture of Buddha, Nepal
佛陀手工藝品, 尼泊爾
Canon EOS 5D Mark II
Canon EF 24-105mm F4L
Photoshop CS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