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8日 星期一

[特寫] 微距時光 Macro Time -- 第一季 Season 1 (8)

Macro Time -- Season 1 (17)


Canon EF 180mm F3.5L Macro
Canon Speedlite 430 EX, 430 EX II
[註2]





上一篇 (7) 提到, 聯合國規定, macro 的系列照片一定要有蒼蠅的作品, 所以這一季免不了蒼蠅要出場客串.

蒼蠅令人厭惡, 但大概除了高山極地, 到處都有, 牠又自恃藝高膽大, 經常停在離人類只呎之遙, 因而成為拍攝微距的常客, 但警戒心高, 無法加以控制(光、背景等)...除非..正在"busy"...

全世界拍昆蟲的有成千上億人, 蒼蠅在macro 鏡頭內體毛如鋼, 面目猙獰, 顏色又嗆, 很容易成為搶眼的作品, 但如果只是單純把蒼蠅照清楚, 只是吸引人看半天然後棄如敝屣, 我發現蒼蠅有如廚師競賽中的蛋炒飯, 成為 macro 攝影者決戰分高下的聖杯, 這個令人噁心卻又富含攝影元素的小傢伙, 不到1cm 的長度, 要呈現噁爛的細節, 又要超脫平庸視覺的美感, 這才是真正夠份量的挑戰, 我看見Flickr 上很多macro 攝影大師都留下驚人的蒼蠅作品, 這才是 moment of the truth, 把蝴蝶留給缺乏想像力的人吧! 給我蒼蠅!





Macro Time -- Season 1 (16)

一隻偽裝成蜜蜂的蒼蠅
Canon EF 180mm F3.5L Macro




不過說實在的, 蒼蠅還是讓我覺得挺噁心, 還好這世界很寬廣, 蠅類眾多, 有很多色彩繽紛, 外型秀麗(如上圖), 不一定需要轟轟烈烈, 攝影器材店可沒人販賣嘔吐袋.






Macro Time -- Season 1 (15)


(花卉是白水木的花朵)
Canon EF 100mm F2.8 Macro









Macro Time -- Season 1 (14)

View large image, if you want to..

Canon EF 100mm F2.8 Macro








Macro Time -- Season 1 (16)







Macro Time -- Season 1 (17)





[註1]
我是很愛護動物的人, 尤其是狗. 拍攝這一系列的小生物, 當然也秉持著寧可拍不到, 也不願傷害的心態來從事. 但對一般蒼蠅我可沒任何婆婆媽媽的感情, 本篇的models, 死的死, 驚的驚, 肚破腸流, 家破人亡, 我是蒼蠅的死神, 相機、鏡頭、橡皮筋, 就是我送給牠們最終的「死神的聖物」(參見哈利波特), 閃燈的亮光就是死神的目光. 不過第一張的母蒼蠅逃掉了, 她生下的數百隻小蒼蠅額頭上都有一道閃電..


[註2]
第一張照片是手持拍攝, 蒼蠅停在無法放置腳架的地方打砲, 使用兩只閃燈將快門速度拉上1/60s, 原本使用F32光圈, 考慮再加一只閃燈, 但蒼蠅實在有點醜爆, 還是不要照的那麼清楚好了, 就把光圈放開到F6.3. 這張是局部裁切, 否則F6.3的景深不會這麼大, 刻意保持距離以免嚇跑正在曬恩愛的小倆口.

.

2011年11月23日 星期三

[特寫] 微距時光 Macro Time -- 第一季 Season 1 (7)

Macro Time -- Season 1 (13)


Airborne Cheetah

Canon EF 180mm F3.5L Macro




根據聯合國憲章, post macro 的系列照片(或出書)按規定一定要有蜻蜓、蒼蠅、蜜蜂這三種, 否則砍頭, 而且蜻蜓、蒼蠅一定要把眼睛的複眼照的清清楚楚、一格一格, 否則砍頭. 另外, 蜜蜂一定要跟菊花一起照, 否則還是要砍頭. 應該是這樣吧, 不然怎麼放眼全世界都是這樣, 很少人照甚麼蚊子蟑螂螞蟻, 也很少人照肉食性的虎頭蜂, 真奇怪...

這張照片刊出之後我的頭是砍定了. 我這裡甚少蜻蜓, 一天飛來一隻色彩繽紛的大蜻蜓, 還停在唯一的白水木枯枝, 蜻蜓通常不會久待, 我連滾帶爬去抓相機裝電池上卡片, 風風火火衝回去, 連拖鞋都不知道飛到哪去, 哪有時間弄甚麼腳架, 又因為EF 180mm F3.5L Macro 這隻也沒有防手震, 又重焦距又長, 徒手拍攝, 一概都有輕微的晃動, 除非放到接近原尺寸的90%以上, 否則蜻蜓的眼睛看不太出一格一格的複眼! 完了~

誰知道這蜻蜓看我獐頭鼠目的偷拍半天, 牠看好戲似的待在那裡一派輕鬆好幾分鐘, 所以後來我居然有時間弄背景, 真是千金難買早知道, 不過弄好背景拍沒兩張牠就飛走了, 疑? 好像在說股票!







Macro Time -- Season 1 (12)


Canon EF 180mm F3.5L Macro






上面這張很娘, 完全不是老夫的風格, 不過最近頻有人說我"顏色很濃", 我就搞一張顏色輕飄飄的"濃", 要耍娘也沒在怕!


蜻蜓難拍, 一來難以接近, 二來體積很大, 景深控制不易. 但蜻蜓好拍的地方是牠會完全靜止不動, 不像有觸鬚的蟲子, 動個不停, 或者像蝸牛的眼睛, 也是晃來晃去, 晃來晃去, 晃來晃去, 繼續晃來晃去....








Macro Time -- Season 1 (13)













Macro Time -- Season 1 (12)

.

2011年11月19日 星期六

[特寫] 微距時光 Macro Time -- 第一季 Season 1 (6)

Macro Time -- Season 1 (11)


Canon EF 180mm F3.5L Macro
Canon Speedlite 580 EX




這隻花紋有點像旭蟹的小蜘蛛是在郊外發現, 個性溫和, 也不會太膽怯, 只是身上長滿了短毛, 使的圖案不會很銳利, 常會讓人在對焦時勿以為沒有合焦. 背上雙眼是偽裝, 真正的眼睛位於前方一塊扁平的白色凸出之上.

拍攝蜘蛛的容易之處是隨處可見, 且不太會逃逸無蹤. 難處是蛛網常掛在比人還高的地方, 有時不容易取角度, 更別說閃燈的架設了, 為了拍這隻蜘蛛, 我就摔斷了閃燈靴座, 交了600元的學費.




Macro Time -- Season 1 (10)


Canon EF 180mm F3.5L Macro
Canon Speedlite 580 EX






拍攝昆蟲的macro, 一開始拍的時候難免心急, 人之常情, 先拍到再說, 然後拍清楚, 等胸有成竹了, 就追求美感, 這時背景的光線、色彩就是將來照片是否會被自己選上的關鍵. 再進階, 就是設法改善現場的光線, 以及大膽改變構圖, 嗯... 如果蟲子還沒跑掉的話..







蜘蛛在家附近就有很多品種可拍, 如果不透過 macro 鏡頭細看, 難以發現牠們身上還真多花樣, 以下三張都是在自家露臺拍的, 三者體型都不大, 若不透過微距鏡, 肉眼很難分辨這些細節 .

不去驚擾這些蜘蛛, 牠們可在同一個地方待上超過一年, 不需辛苦的尋尋覓覓.

Macro Time -- Season 1 (8)


Canon EF 100mm F2.8 Macro









Macro Time -- Season 1 (9)


(好像是)細紋貓蛛
Canon EF 100mm F2.8 Macro









Macro Time -- Season 1 (7)


Canon EF 100mm F2.8 Macro









Macro Time -- Season 1 (6)












Macro Time -- Season 1 (11)





Macro Time -- Season 1 (10)

.

2011年11月15日 星期二

[特寫] 微距時光 Macro Time -- 第一季 Season 1 (5)

Macro Time -- Season 1 (5)


" What the ...., seriously ? "

Canon EF 100mm F2.8 Macro
Canon Speedlit 580 EX




看到牠的反應, 都是不敢置信.

達爾文再世看見牠, 一定會瘋掉, 因為他的進化論當場就要撕掉. 真的假的, 一隻毛毛蟲身上, 背著小時候街頭偶而會叫賣的「爆米香」, 還有日本人放在味增湯裡的海草, 哈哈哈哈, 真是笑到脫肛, 太奇妙了.

Macro 的世界真是有趣, 但不敢掠人之美, 這蟲子不是我發現的, 只是恭逢其盛, 發現的地點在新北"市"的荒郊野外(這也真是奇怪).


目前還查不到這是甚麼的幼蟲. 正在查BugGuide.Net, 但800筆只查了300筆, 手痠休息中, 如有前輩知道還請賜教. 實體大小約10公分左右.




Macro Time -- Season 1 (5) - (P. ver.)











Macro Time -- Season 1 (5)









[註]

** 這種毛蟲會噴毒液, 靠近時小心

** 有幾個朋友的反應都是很可怕, 這本來就是毛毛蟲希望看見牠的生物所預期的反應. 毛毛蟲太脆弱又太緩慢, 所以外表通常顯得相當可怕、難以吞嚥、一定有毒、裝飾著可怕的眼睛, 或是偽裝融入周邊環境. 因而看毛毛蟲要學會欣賞「黑色美學」, 就當是一部黑色喜劇的電影吧


.

2011年11月14日 星期一

[特寫] 微距時光 Macro Time -- 第一季 Season 1 (4)


Macro Time -- Season 1 (4)


"Tango on, babe"

Canon EF 180mm F3.5L Macro
Canon Speedlite 580 EX II







起先, 我把這些蝸牛視為啃食葉子的壞蟲, 後來幡然醒悟, 牠們的確吃掉部分植物葉子, 但牠們的排泄物卻也是天然有機肥料, 接下來就是.. 已經有數不清的蝸牛在我的植物園裡定居, 隨時都可以找到七八隻.

如果仔細的觀察, 牠們真的是很好笑的小動物, 千變萬化的姿態, 緩慢的動作, 有的大膽, 有的孬種, 簡直是拍不盡的題材, macro 的世界裡不乏這種元素, 也因此擁有maco 鏡頭, 也宣告擁有一生的興趣嗜好, 微距的世界, 時光總是飛逝.






Macro Time -- Season 1 (4)








[技術]

** 這一張的拍法與上一張相同, 是將商業攝影移到戶外的應用

** 乍看似乎是兩隻蝸牛四眼相對, 其時這兩隻蝸牛都在看我, 最靠近鏡頭這隻, 它轉過頭來看我, 四個視覺感受器都對著我, "What are you doing ??? ..." 牠一定百思不得其解為何我拿一管長鏡對著牠的屁眼..





.

2011年11月11日 星期五

[特寫] 微距時光 Macro Time -- 第一季 Season 1 (3)


Macro Time -- Season 1 (3)


蝸門舞集
Canon EF 180mm F3.5L Macro
Canon Speedlite 580 EX II





上週風風雨雨的站在海邊, 看著穿著鉛色雨衣的釣客站在海沫翻飛的海岩上, 守著一尾釣竿, 頭上鉛雲密布, 海象兇險, 他們淋濕的身影亮黑的像烏鴉一樣, 靜默默的立在岩上, 我忽然明白那是甚麼心境, 有時候, 這世界只剩下自己跟那條魚, 其他的都任憑浪來浪去, 甚至為了成就那樣的心境, 願受雨打風吹, 換來平靜.

戶外拍攝蟲草花卉的 macro, 也常在雨中進行, 整個世界只剩下自己, 跟眼前要拍攝的小傢伙. 我聽見過蜂鳥鷹蛾的振翅聲, 也聽過蝸牛爬過姑婆芋的沾黏, 甚至, 我還聽過螳螂吃獵物的聲響, 從一管長鏡, 重新學習這個世界, 從昆蟲的高度, 領略世事的無親, 自然的殘酷, 遺世而獨立, macro 的世界, 讓人學會遺忘翻湧的情緒, 一如釣客無視翻滾的浪花, 薄如紙的景深, 模糊世間的對錯, 模糊了遠去的戀人的身影, 只專注在按下快門的瞬間, 活在當下, 轉眼便成歷史.

於是, 像機與鏡頭成了我們的釣竿, 綿綿細雨, 拿了一張板凳, 進入微距時光...







Macro Time -- Season 1 (3)








[技術]

** 這一張的拍法是將商業攝影移到戶外的應用. 天色將盡, 幸好有閃燈, 才能打亮蝸牛身上的水分, 只是出力減了很多, 以免太過突兀.

** 可惜天色已暗, 否則光圈應該再縮減

** 最難的是蝸牛的高難度動作, 也許以後都難以拍到這樣的姿勢. 蝸牛頗難預測走向, 唯一可預測的是剛開始他們會把兩顆眼睛朝向攝影者, 感覺沒威脅後就各奔前程找有陰影的地方躲藏, 這樣的姿態是第一次遇上, 難怪書上說蟲類的 macro 攝影, Patience pays off.


** 書上說蝸牛很好拍, 也許未必, 光線好時蝸牛不太愛動, 光線暗下來後蝸牛開始活躍, 但快門也拉不起來了, 除非巧妙的使用閃燈.




.

2011年11月9日 星期三

[特寫] 微距時光 Macro Time -- 第一季 Season 1 (2)



Macro Time -- Season 1 (2)


Canon EF 100mm F2.8 Macro







Macro Time -- Season 1 (2)








[小註]
雖然已經多次說明, 但總有許多新的網友會誤解. 重申.. 我這裡 不 是"照片"網站, 既不做相簿, 也不寫開箱文, 也沒有甚麼了不起的心得或大作, 只是我在學習 "影像(image)" 過程中的整理.

有人喜歡我的"影像", 有人討厭我的"照片", 那都很正常, 本該如此. 但是如果你只是覺得顏色很濃而已, 我想說明事實上你可以仿拍類似的照片然後把色彩濃度增加, 我相信你是不可能(也不必要)重現我這種令人討厭的效果, 因為這過程遠比"增加濃度"複雜多了. 更何況色彩濃淡跟各別顯示器也有關, 尤其現在加入許多移動裝置上網, 這些裝置不止毫無上限的增加對比, 而且色偏的相當明顯(例如膚色表現偏黃), 我們不可能去一一對應.

我認為不論是影像或攝影都需要了解色彩, 因此就算我還離理想的目標甚遠, 我也絕不拿黑白照片來規避色彩, 就像這張, 單純的去除色彩濃度或是調整色版, 不管是RGB/CMYK/LAB, 都不能達到這個效果, 雖然也許根本也看不出有什麼效果.

總之, take easy, 這都只是過程, 最精彩的, 永遠是下一張.





.

[特寫] 微距時光 Macro Time -- 第一季 Season 1 (1)

Macro Time -- Season 1 (1)


Canon EF 100mm F2.8 Macro







Macro Time -- Season 1 (1)



.

2011年11月3日 星期四

[心得] 賽德克巴萊 Seediq Bale

Seediq Bale (1) (790w px)


View in 1840px width

武嶺
Canon EF 50mm F1.2L

(圖片沒照到的左方就有一個瞭望台, 瞭望台前就矗立著雄偉的奇萊山北峰)





認識我的朋友都知道人多的地方我是不去的, 這次會路經霧社, 一方面是我正在看王擎天寫的賽德克巴萊, 一方面是蘇花公路斷了, 人在花蓮, 只能翻過中央山脈回到台北.

我喜歡魏德聖的賽德克巴萊, 雖然有些地方表現的有些生澀, 有些地方配樂也過於冗長, 但基本上我喜歡他說故事的方式, 而霧社事件不論是史實或是故事性都有十足的張力, 這部電影上下兩集娓娓道來, 讓人了解當時歷史巨輪無情的輾過世世代代遠居高山的蕃人, 體會那「終至一籌莫展」的苦澀與無奈、為何非如此不可的、「像奇萊山一般堅定」的決心. 如果像坎城影展版本剪成兩個半小時, 根本就變成好萊屋式的打殺電影, 難怪坎城影展這部片子沒拿到甚麼獎項.

電影裡的對白鋪成的很洽到好處, 簡單而美麗, 但即便是完整版的賽德克巴萊, 也無法說明故事背後所有的細節, 而這些人物故事與時代背景所構成的細節, 也正是這整個霧社事件最吸引人、也最讓人感慨之處, 不論是花岡一郎、二郎, 不論是莫那魯道、鐵木瓦歷斯, 不論是後來策動二次霧社事件的小島源治, 都不是好萊屋電影的黑白兩邊站, 也不是金庸筆下的人物始終單一個性, 霧社事件的人物各個左右難分, 血淚交織, 對某些人來說是天使, 對某些人來說是惡魔, 這意味著人性在這事件裡遭受到極大的衝擊與考驗, 也是令後世吟哦沉思低迴之處...




Seediq Bale (2)


Canon EF 50mm F1.2L


沒想到在深山裡看到這美麗的雕像, 這座橋兩端各有兩個原住民半身像, 頗有神態之美. 反觀我們都市公共空間裡很多雕刻, 每次去歐洲回來看到就想吐, 像民權東路跟成功路交叉口那頭乳牛雕像, 有時候還有一塊布當披風, 甚麼? "飛天乳牛"? 做的一點也不用心, 一點也不具美感, 還好意思擺在那麼顯眼的地方, 唉~







Seediq Bale (3)


View in 3092px height

Canon EF 50mm F1.2L
(三張照片接合, 3 photos stitched)













Seediq Bale (4)


莫那魯道 紀念公園, 霧社
Canon EF 50mm F1.2L




莫那魯道紀念公園不大, 又剛好在彎路, 附近車子往來甚多, 一不注意就錯過. 這公園樹意漾然, 天氣好的時候, 明暗反差很大, 帶了閃燈捕光還是很不好拍, 我處裡的方式是使用RAW格式, 像機上可以1. 檢查照片的info, 查看色階圖有無大量像素分布在兩端, or 2. 打開瀏覽照片時的明暗閃動警示, 看看有沒有喪失關鍵位置的細節. 確保明暗處的細節被保留後, 回去使用Canon DPP 處理.

除了使用Canon DPP 軟體處裡, 當然也可以使用Photoshop的 陰影/亮部 調整. 但是我比較偏愛用DPP先處理過, DPP 處理的畫面如下:


上圖中紅色圈起來的Hightlight跟Shadow部分, 就有點像是Photoshop中很好用的 陰影/亮部 調整功能, 使用DPP這個地方來調整的好處有: 1. 初始的調整值是0, 可以往左右兩邊調整, Photoshop只能往其中一邊調整, 暗(只能)-->亮, 亮(只能)-->暗; 2. 這裡處理的是RAW檔, 保有最高畫質.

使用DPP這個調整選項的缺點則在無法控制陰影/亮部在圖片中所佔的比例範圍, Photoshop則可輕鬆的控制調整影響範圍. 所以彼此都有存在的價值.

如果沒有控制這強烈的明暗反差, 在天氣很好的時候到這個紀念公園拍照很容易失敗, 也許這裡的祖靈不怎麼喜歡日本像機吧:)





Seediq Bale (5)


莫那魯道 紀念公園, 霧社
Canon EF 50mm F1.2L














Seediq Bale (6)


莫那魯道 紀念公園, 霧社
Canon EF 50mm F1.2L











Seediq Bale (7)


「拍三小! 你這個拿 達臘都努(日本人) 相機的傢伙, 這是我莫那魯道的獵場!!」

人止關, 台14線
Canon EF 50mm F1.2L

(莫那魯道並沒有參加人止關之役, 電影裡的情節是"加料"的..)

(前景人物取材自電影 賽德克巴萊 海報)

(後面那位大叔拿了望遠鏡看了老半天, 我沒看到半隻鳥, 猜想他不是在找當年遺留的弓箭,
就是在看有沒有番人埋伏吧?)





人止關的設立並非在日據時代, 而是在霧社事件(1930)一百年前的清朝道光(1831)年間, 在人止關之西的埔里剛被清朝解禁允許漢人進入(原只有蕃人可在埔里), 從人止關往東, 山勢陡峭險高, 不管是當初的荷蘭人, 鄭成功, 清朝積極治理台灣府的劉銘傳, 都沒有能力將統治權跨過人止關, 因此在日本人入山之前, 人止關以東的部落, 包括 賽德克巴萊, 都沒有向平地的統治政權納過稅, 沒有繳稅不歸統治的, 就叫做生蕃, 反之則歸為熟蕃.

當時擅入人止關的漢人, 當然死活自負, 通常都很快淪為出草的對象, 出草在賽德克巴萊族群是一種信仰, 證明男子的勇敢, 取得身分地位的資格, 除去邪靈疾病的手段等等, 出草的對象排除女人/小孩/老人/殘障, 因為出草要證明男人的英勇, 所以不能挑軟柿子吃. 出草的目的之一也在削減敵對族群的人口, 以利爭奪獵場、獵物, 這時送上門來的漢人當然非殺不可, 一來漢人百年來不斷侵墾蕃人土地, 強奪詐取, 比敵對族群更威脅獵場的範圍, 二來祖訓裡沒有說不能出草漢人, 是合法的軟柿子, 皮白腿細, 上山只會冷的發抖跟迷路, 不用殺都可能會自己死掉, 不殺可惜.


人止關的道路面積應該是後來拓寬的, 原來的樣子真的是一道天險, 左右兩邊幾乎直立的碎岩坡, 旁邊一條深溪, 摔下去沒死也要斷手斷腳, 箭射石砸, 根本無處可躲. 莫那魯道並沒有參加人止關之役, 電影裡的情節是"加料"的, 不過電影裡年輕的莫那彎刀劈開雲霧的那一幕, 至今仍像奇萊山上的雲一樣在我內心揮之不去..

看古戰場, 若是知道背景故事, 總是讓人心驚動魄, 心搖神弛, 就像人止關這個地方. 如果心裡沒有故事(或稱作歷史啦), 即便到土耳其參觀特洛伊古戰場的遺址, 環顧四方亂石散佈, 除了罵道"看這些石頭要幹麻...", 大概也只能乾瞪眼.




Seediq Bale (8)


人止關, 台14線
Canon EF 50mm F1.2L

(下方的電線纜, 就是上圖上方的電纜)









Seediq Bale (9)


武嶺
Canon EF 50mm F1.2L


武嶺海拔3275公尺,是台灣公路最高點, 也是全東南亞公路的最高點, 從這裡看大山(奇萊, 合歡..), 近在眼前, 足踏雲海, 忘卻一切煩憂.









根據王擎天的「賽德克巴萊」一書, 整理一些電影沒提到的事情....

* 甲午戰爭前, 北台灣的出口(茶, 樟腦)逐漸超越南台灣的稻米與蔗糖, 政治中心由南往北移, 而樟腦出口更成為全世界第一, 台灣割讓給日本之後, 日本為了樟腦與山林資源深入從未被統治的高山, 這是霧社事件的最源頭. 後來二戰開打, 日本很快攻下馬來西亞, 那裡更適合樟腦的種植生產, 台灣樟腦王國的地位很快就被取代.


* 人止關之役, 日本守備隊軍與霧社族群發生戰鬥, 因為日本守備隊都戴鑲紅邊的軍帽, 所以賽德克族從此稱日本人為"達臘都努", 意思是"紅色的頭"


* 日本人視蕃人為"半獸人", 認為蕃人雖屬人類, 但從國際法與動物無異, 而且是明文記錄在台灣總督府參事的蕃政意見書中, 日本人非常輕視蕃人, 導致錯誤的理蕃政策訂定, 到錯誤的蕃人同化政策, 甚至到霧社事件發生之後, 日本國內(包括台灣總督)都不相信蕃人有能力幹出這麼驚天動地的事情, 一開始都認為是由日方從小扶持的花崗一郎、二郎所策動, 後來發現兩人皆自殺, 且一郎是用日本武士切腹的方式自盡, 才驚覺蕃人完全超脫他們的想像


* 日據時代平地的警察跟現在一樣, 只有有限的管轄權, 但山地的警察不採用日本本國的民法與刑法, 警察幾乎無所不管, 像個土黃帝一樣有管控藩人所有生活一切事物之權. 且當時蕃人危險, 地又偏遠, 很少人願意去駐警, 以至於只要是願意去的, 都可以當山地警察, 因此浪人、流氓、平地混不下去的警察反而最愛申請到蕃地當駐在警, 整個蕃區的警察素質只能用惡劣來形容, 換句話說, 日本人的統治對賽德克族人來說, 等於請流氓來做皇帝, 但日本國內沒有多少人知道這樣的狀況. 原本以為電影裡那個壞警察只是個個案, 原來電影說不定還算輕描淡寫, 這樣過個二十年, 是我也要起來"血祭祖靈"


* 日人以為藩人會感謝日本人帶來的文明與生活改善, 但事實上錢都落入這些惡警口袋裡, 蕃人飽受侵凌、姦淫, 獵場逐漸消失, 生活幾乎沒有甚麼改善, 甚至生計都出現困難


* 日本人希望藩人歸化日本文化, 卻又不認同蕃人是日本人, 這是本質上殖民地的衝突矛盾, 正如電影裡的對白: "就不信兩個藩人能生出個日本人", 日本人的態度, 處處要差異化階級化, 反而是皇民化台灣人或是蕃人的最大阻礙


* 日人為了政治目的迎娶許多蕃人女性, 卻屢傳始亂終棄, 這是電影之外的情節, 但這是一般民間都知道的事情, 這也是霧社事件的醞釀因素之一


* 霧社事件發生之後, 日本舉國震動, 但台灣因為怕產生連鎖效應封鎖消息, 反無反應. 日軍殘酷的鎮壓手段, 引起國際與日本國會不滿, 拔掉台灣總督等高官. 事後日本人檢討霧社事件, 知道警察素質是非常重要的關鍵, 便開始大力改革限制山地警察的條件


* 事實上, 日本在台總督府當時已經準備進行將山地警務回歸文官體制, 不再享有過高的權力, 大藏省已經通過審核, 只待日本議會同意就會施行, 霧社事件卻在此關頭驚爆, 否則歷史可能轉彎. (之後警察權力沒有變小反而過更擴張)


* 霧社事件後的遺族被送往川中島集中管理, 後來發生二次霧社事件, 因此那裡也留有一些當時的紀念館

* 日本人對台灣殖民地的宗教信仰很寬容, 對蕃人也是, 從我的觀點來看, 這卻是致命的盲點. 賽德克族的出草跟宗教信仰(祖靈)是綁在一起的, 如果先溫和的從宗教開始輸入, 出草的習俗很快就會收斂, 但日本人不屑了解藩人的文化本體, 只想強按牛喝水, 結果按到莫那魯道這頭強大的鬥牛. (莫那魯道身高185cm, 勇猛善戰, 令人望之生畏, 當年日本人矮的跟板凳似的) (現在山地很多信仰基督教天主教)

* 許多人(莫那魯道、小島源治、鐵木瓦歷斯、花崗一郎等)在那段歷史, 其實都有正反角色, 無法細述, 有興趣可去進一步搜尋探究, 其中花崗一郎、小島源治兩人一生的恩怨情仇, 最讓我深深感慨, 深夜闔書, 總不免憶起電影裡那幾首歌曲 (每首歌只有兩句旋律, 上下兩集看完都背起來了), 搖頭嘆息



* 電影賽德克巴萊, 有人批評冗長, 但是我覺得很細膩, 了解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之後, 甚至還覺得有點精簡. 當時那些人為何甘冒滅族之禍, 也要一搏? 整部電影要說的, 就在戲分不多友情贊助的徐若瑄的一句對白: 「爸爸, 為什麼要出草, 為什麼~~」 對白設計的位置很好, 就在上下兩集整部戲的正中央.



Seediq Bale (10)


原住民 圖騰木刻
Canon EF 50mm F1.2L




「為了實現夢想需要吞下許多遺憾」 -- 賽德克巴萊

[參考書籍]
賽德克巴萊 - 史實全紀錄 王擎天編著 典藏閣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