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31日 星期一

[旅行] 義大利 Italy (27) - 完結篇




Italy 2018 (58) - 4K

Duomo di Milano (Milan Cathedral), Milan, Italy, 米蘭大教堂, 米蘭, 義大利

Canon EF 24-105mm F4L
(Stitched from two photos)


4K 尺寸展示在 Flickr
4K-sized displayed in Flickr





Italy 2018 (59) - 5K

Duomo di Milano (Milan Cathedral), Milan, Italy, 米蘭大教堂, 米蘭, 義大利

Canon EF 24-105mm F4L



5K 尺寸展示在 Flickr
5K-sized displayed in Flickr







Italy 2018 (57) - 4K

Leaning Tower of Pisa, Italy, 比薩斜塔, 義大利

Canon EF 24-105mm F4L



4K 尺寸展示在 Flickr
4K-sized displayed in Flickr





Italy 2018 (56) - 3K

Venice, Italy. 威尼斯, 義大利

Canon EF 24-105mm F4L



3K 尺寸展示在 Flickr
3K-sized displayed in Flickr







[註] 米蘭大教堂成像相當精細,建議在大尺寸螢幕瀏覽大圖 。

2018年12月19日 星期三

[旅行] 義大利 Italy (26)




Italy 2018 (54) - 4K

Basilica Cattedrale Patriarcale di San Marco, Venice, Italy, 聖馬可大教堂, 義大利威尼斯

Canon EF 24-105mm F4L



4K 尺寸展示在 Flickr
4K-sized displayed in Flickr





Italy 2018 (55) - 4K



Italy 2018 (54) - 4K

Basilica Cattedrale Patriarcale di San Marco, Venice, Italy, 聖馬可大教堂, 義大利威尼斯

Canon EF 24-105mm F4L



4K 尺寸展示在 Flickr
4K-sized displayed in Flickr



威尼斯的聖馬可大教堂在許多電影裡出現,外觀非常漂亮,我印象中007皇家夜總會(Casino Royal)中有在那廣場取景。



[註] 本篇我先放一張在網頁上看解析度不佳的小圖在上面,是因為如果不這樣,左邊的目錄上(行動裝置網頁上選電腦版顯示才會看見)本文會無法出現縮圖,使用Blogger現成的網頁範本,無法更改這個缺點,請見諒。

2018年12月15日 星期六

[旅行] 義大利 Italy (25)




Italy 2018 (53) - 4K

Street view, Italy, 街景, 義大利,

Canon EF 24-105mm F4L
Hand-made HDR



4K 尺寸展示在 Flickr
4K-sized displayed in Flickr







2018年11月30日 星期五

[旅行] 義大利 Italy (24)




Italy 2018 (50) - 5K

Toscana, Italy, 托斯卡尼, 義大利,

Canon EF 24-105mm F4L
(Shot on the bus)



5K 尺寸展示在 Flickr
5K-sized displayed in Flickr










Italy 2018 (51) - 5K

Burano, Italy, 彩色島, 義大利,

Canon EF 24-105mm F4L



5K 尺寸展示在 Flickr
5K-sized displayed in Flickr









Italy 2018 (52) - 5K

Burano, Italy, 彩色島, 義大利,

Canon EF 24-105mm F4L


5K 尺寸展示在 Flickr
5K-sized displayed in Flickr










2018年11月18日 星期日

[旅行] 義大利 Italy (23)


本篇介紹一點點義大利當地「可」買(而非「必」買)之物。


Italy 2018 (44) - 4K

Italian Coffee, 義大利咖啡

Canon EF 24-105mm F4L





4K 尺寸展示在 Flickr
4K-sized displayed in Flickr



這是義大利咖啡,在台灣喝了幾百年的義式咖啡,真正的義大利咖啡還是叫人讚嘆,義大利人說:「這才是真正的咖啡」,我覺得完全政治正確兼品味正確。

今年2018,星巴克咖啡終於踏上義大利的領土,開了第一家分店。但他們面對義大利人非常謙卑,聲稱:「我們不是來教義大利人喝咖啡這件事」,義大利人對於星巴克完全不覺得有威脅,對於美式咖啡,義大利人說:「美國人不會煮咖啡」,法國人則更不客氣,直接說:「你稱那個東西叫咖啡?」

我跟朋友喜歡喝咖啡,跑了許多國家喝了好幾種在地風情的咖啡,口味本就是因人而異,無需求同,但我們真的在星巴克找不到可以喝的飲品,唯一的紅茶,遙想當年賣90幾塊,居然是用成本不到3塊的立頓黃色茶包加熱水,那杯把我永遠轟出星巴克了。星巴克這種風格的咖啡,跟義大利的咖啡差別在哪,簡單比較一件事情就見分曉,義大利人賣咖啡不特別設座椅的,一飲而盡不用半分鐘,沒有必要花時間坐下,而星巴克的價值則在每家店的特有風格以及多樣化的搭配選擇,在美國都會區,趕上班的時間到星巴克光是等前面幾個人講完他們要什麼樣的咖啡,就所費多時。星巴克想要給人的是一種環境與文化氛圍,讓人有在此「喝給別人羨慕」的想望,關鍵在於它所能提供的多元選擇,也包括店本身的特色。台灣的星巴克,每一間店都差不多,毫無特色,永遠一樣的裝潢風格,一樣的燈光格局,一樣的狹小空間,一樣的吵雜,讓人驚訝的是並非後來才漸漸變成如此,星巴克一來台灣就馬上麥當勞化、無差別化,統一在台北東興路總部的7-11,比星巴克差不了多少。星巴克在台灣唯一的成就,就是入主原本在台北天母哈根達斯那家空間感超夢幻的分店店址,我所討論過此事的朋友,對此無不深感哀悼。

咖啡與茶,喝的都是「韻」。茶喝的是清的韻,咖啡則是帶有香氣的酸與苦之韻,兩者都在煙與火之中誕生,在很多國家,甚至連香氣都捨棄,直追酸苦,猶如苦行僧一韻到底,直敲靈魂深處。







Italy 2018 (45) - 4K

Italian ice cream, 義大利冰淇淋

Canon EF 24-105mm F4L



4K 尺寸展示在 Flickr
4K-sized displayed in Flickr


義大利的冰淇淋講求使用原料,相對許多日本、法國品牌的冰淇淋健康許多,但對我這種被甜味綁架的人來說有點吃不慣,因為義大利冰淇淋比較不甜。這在義大利個名勝地點到處可見,甚至不需要先做功課,到當地找一間人最多的就八九不離十。有很多店實施先買券然後持單去給挖冰淇淋的人員,因此不用拿錢對持著挖杓的人拼命大吼。台北我已經看到兩家在百貨設櫃的義大利冰淇淋,口味有沒有在地化我不清楚。






Italy 2018 (46) - 5K

Italian beautiful souvenir, 義大利 美麗的 紀念品

Canon EF 24-105mm F4L


5K 尺寸展示在 Flickr
5K-sized displayed in Flickr



很喜歡在國外,尤其是歐美地區,捕捉當地女孩的身影,不但常常迎來大方友善的眼神,有的甚至在逛街時第二次碰面還會主動跟我打招呼,不僅如此,我發現歐美越是美麗的女孩,遇到我的鏡頭,常常會後頸冒汗,讓她們非要撩飛髮尾散熱不可,讓我百思不得其解,兼流鼻血。


Italy 2018 (47) - 4K

Italian Pizza, 義大利披薩

Canon EF 24-105mm F4L


4K 尺寸展示在 Flickr
4K-sized displayed in Flickr

如果跟團去義大利,未必會安排多道地的披薩,我們在拿坡里Napoli短暫脫團,去海港吃義大利麵跟披薩,味道絕對比台灣的披薩好太多太多,台灣的咖啡可以在世界名列前茅,台灣的連鎖披薩則不怎麼樣。吃披薩不配可樂有點缺憾,所以還是拍一張義大利可樂做搭配(可樂照片的手非我的手)。跟團幾乎不會帶你去吃這麼道地的披薩,建議到拿坡里嘗試去找好的餐館試試,義大利是美食國家,不一定要多昂貴多難訂的餐館,我們隨便一家港口露天餐館點的白酒蛤蠣麵,海味十足,意猶未竟。只是外境人最好不要選晚上脫團。







Italy 2018 (48) - 5K

Smart Doll with Venetian carnival mask, Smart Doll帶著 義大利威尼斯嘉年華面具

Venice, Italy. 義大利威尼斯 :
Canon EF 24-105mm F4L


Smart Doll and Venetian carnival mask :
Canon EF 50mm F1.2L



5K 尺寸展示在 Flickr
5K-sized displayed in Flickr


For Smart Doll information, click here


上圖的威尼斯嘉年華面具,是在路邊攤購買的便宜小物,沒想到尺寸剛好(是剛好嗎?)可以搭配1/3 size的 Smart Doll. 原本是全面罩式,我用Photoshop將它改成半罩。







「局部」大衛像的短褲 紀念品
Canon EF 24-105mm F4L



大衛像在義大利至少有兩尊,一個是複製品,因為沒有太特殊的拍攝角度,我沒有貼出照片,但這「局部」做的短褲很有趣,還有印在廚房圍裙上的,送禮自用兩相宜。








最後,義大利當然是購買精品之聖地,這個每個人都是專家,而我家境普通,只能假裝要排隊退稅有失身份,沒辦法、也沒資格在此介紹什麼。

本篇介紹的只是一小部分可以購買的東西。近幾年台灣很流行一種語彙,介紹某個國家或景點的時候,都要強調什麼東西「必買」、「必吃」、「必遊」,從我的觀點,這似乎把一些介紹美食節目,或是名嘴接通告的詞彙,搬到現實生活來,真的是如此嗎?真的旅遊一定要大包小包?真的要通通逛到?如果什麼沒吃,就白去了嗎?

全世界大概是台灣這個國家最愛講CP值,似乎也孕育了這種購物或旅遊文化,我反對用CP值衡量購物,因為購物未必要百分百理性,旅行又何嘗不是? 反過來看,CP值最高雀屏中選的,真的最想要?買了所有必買、吃遍所有必吃,就代表對這個國家有深入的了解?會不會了解更多的其實是自己的感官,搞錯了以為那些感官就是這個國家的縮影?會不會以為住了奢華高檔的酒店、漫步在高檔名牌街,有著整晚的街頭現場音樂表演,露天咖啡廳,以為這個國家的人過的就是這樣的生活?或者旅行的意義只在換個地方吃喝玩樂,了解不完這些地理歷史人文風景又如何,人生的意義在於「吃喝幹砲、上網炫耀」,其他都是空幻。

旅行的意義,在價值比較。







[註1]




2018年10月10日 星期三

[旅行] 義大利 Italy (22)



Italy 2018 (43) - 3K



Ceiling painting, 天花板畫飾

Uffizi Gallery, Florence, Italy, 烏菲茲美術館, 佛羅倫斯, 義大利

Canon EF 24-105mm F4L





3K 尺寸展示在 Flickr
3K-sized displayed in Flickr



這是本篇烏菲茲美術館藏最後一張,藝術也開始幽默起來。

烏菲茲美術館實在是大寶藏,太多值得細看數回的傳世作品,這裡只貼出少數我拍到的幾張,否則整年做義大利的文章也貼不完。







[註1]
本系列的義大利照片,解析度均不低於博物館/美術館官方出版之精裝本圖書,如果網頁上看起來模糊,是因為網頁會自動更改顯示尺寸的特性,建議下載大圖,在2K以上的顯示器上觀看



[旅行] 義大利 Italy (21)



Italy 2018 (42) - 3K



美杜莎的頭顱, 不知名畫家作品
Medusa's Head, by an anonymous Flemish painter

Uffizi Gallery, Florence, Italy, 烏菲茲美術館, 佛羅倫斯, 義大利

Canon EF 24-105mm F4L





3K 尺寸展示在 Flickr
3K-sized displayed in Flickr



上圖這張畫因為筆觸精湛,有很長一段時間一直被誤認為是達文西的真跡。






Italy 2018 (41) - 2K

Two Mallards Hanging, Cesare Dandini

Uffizi Gallery, Florence, Italy, 烏菲茲美術館, 佛羅倫斯, 義大利

Canon EF 24-105mm F4L



2K 尺寸展示在 Flickr
2K-sized displayed in Flickr



從這張有代表性的畫作,可以看出文藝復興至此,已經完全解放,藝術家可以自由創作,市場上也有買家欣賞,雞鴨魚肉都可入畫,體裁的教條主義已經式微,那張錯誤標題的「維納斯的誕生」所描繪的世界,終於到來。







[註1]
本系列的義大利照片,解析度均不低於博物館/美術館官方出版之精裝本圖書,如果網頁上看起來模糊,是因為網頁會自動更改顯示尺寸的特性,建議下載大圖,在2K以上的顯示器上觀看



2018年10月8日 星期一

[旅行] 義大利 Italy (20)



Italy 2018 (39) - 5K



Annunciation, Leonardo da Vinci
天使報喜,達文西
Uffizi Gallery, Florence, Italy, 烏菲茲美術館, 佛羅倫斯, 義大利

Canon EF 24-105mm F4L





5K 尺寸展示在 Flickr
5K-sized displayed in Flickr










Italy 2018 (40) - 2K

Musician Angel, Rosso Fiorentino
音樂天使, 羅索菲奧倫蒂諾

Uffizi Gallery, Florence, Italy, 烏菲茲美術館, 佛羅倫斯, 義大利

Canon EF 24-105mm F4L



2K 尺寸展示在 Flickr
2K-sized displayed in Flickr



這張畫出現在美國郵票過,廣受歡迎。







[註1]
本系列的義大利照片,解析度均不低於博物館/美術館官方出版之精裝本圖書,如果網頁上看起來模糊,是因為網頁會自動更改顯示尺寸的特性,建議下載大圖,在2K以上的顯示器上觀看



2018年9月13日 星期四

[旅行] 義大利 Italy (19)



Italy 2018 (37) - 3K



Venus of Urbino, Titian
烏爾比諾的維納斯, 提香
Uffizi Gallery, Florence, Italy, 烏菲茲美術館, 佛羅倫斯, 義大利

Canon EF 24-105mm F4L





3K 尺寸展示在 Flickr
3K-sized displayed in Flickr




這張是世界百大名畫之一,眾所皆知。在某些書本上這幅畫左邊的窗簾會被印的一片漆黑,雖然我拍出原貌,但卻被惱人的反光給毀了,這張畫拍攝的角落光線很暗,ISO拉到高達5000,但Canon 1Dx仍能捕捉提香驚人的色彩表現能力,從紅色的床墊、掛毯、耳垂墜飾可以清楚看見。

這幅畫的解釋眾說紛紜,尤其在描述背後那塊深色的布更是加油添醋,女主角似藏似迎的神情姿態,後面還有兩個在整理新娘衣櫃的女僕,搞得幾百年來大家捕風捉影、如電視名嘴般直如親見。根據烏菲茲美術館官方出版的圖書,西元1538年一個公爵(Guidubaldo))交代他的藝術經紀人: 如果沒有從提香那邊帶回這幅委託的畫作,「就別回來了!」 當時公爵的新娘年方13,烏菲茲美術館方相信這幅畫是公爵給新娘的「性啟示」,想必他13歲的新娘跟圖中的狗兒一樣在床上是一隻烏龜,至於公爵要啟示什麼,就各憑想像了。

另一個重點比較少人提,文藝復興到這裡,已經看到藝術完全為人服務了,脫去了種種神諭或神話的痕跡。別忘了當時委託大師畫是「非常」昂貴的,而這張畫只作為嫩妻的情趣指引之用。






Italy 2018 (36) - 4K

Doni Tondo (Holy Family with the Infant St. John the Baptist), Michelangelo Buonarroti
聖家庭與聖約翰, 米開朗基羅

Uffizi Gallery, Florence, Italy, 烏菲茲美術館

Canon EF 24-105mm F4L



4K 尺寸展示在 Flickr
4K-sized displayed in Flickr



這是米開朗基羅在佛羅倫斯唯一留存的畫,所以館方寶貝萬分,用防彈玻璃護著。當年收藏的貴族亦珍惜異常,用最高的規格的畫框款待,畫框本身也是頂尖木刻藝術家的作品。這幅畫作聖家庭與聖約翰的姿態頗不尋常,但藝術史家目前沒有答案這些姿態代表意義為何。







[註1]
本系列的義大利照片,解析度均不低於博物館/美術館官方出版之精裝本圖書,如果網頁上看起來模糊,是因為網頁會自動更改顯示尺寸的特性,建議下載大圖,在2K以上的顯示器上觀看



2018年9月4日 星期二

[旅行] 義大利 Italy (18)



Italy 2018 (38) - 3K



Madonna of the Goldfinch (Madonna del cardellino), Raphael
金翅雀的聖母, 拉斐爾 作品
Uffizi Gallery, Florence, Italy, 烏菲茲美術館, 佛羅倫斯, 義大利

Canon EF 24-105mm F4L





3K 尺寸展示在 Flickr
3K-sized displayed in Flickr




上圖「金翅雀的聖母」是文藝復興最重量級的人物之一拉斐爾現藏在烏菲茲美術館的作品,名氣更響亮的作品「草地上的聖母」(Madonna del Prato)則藏於奧地利維也納,兩者風格用色構圖近乎相同。這張的原作比「草地上的聖母」要模糊,是因為這畫作是從嚴重的坍方中拯救出來,經過非常困難的重建修復才重現世人眼前。原作有非常多的裂痕,我也稍加「修復」,但不打算修復畫作上的反射光。

畫名中的金翅雀,指的是幼兒手中的鳥,不是在別處的...。








Italy 2018 (35) - 4K

Portrait de Barbara Pallavicino, Alessandro Araldi

Uffizi Gallery, Florence, Italy, 烏菲茲美術館

Canon EF 24-105mm F4L



4K 尺寸展示在 Flickr
4K-sized displayed in Flickr



上圖一張女人側面肖像,作者很冷門,同時期有三位畫家他們有相同的風格創作,一般比較知道的是"Portrait of a Woman"的 Piero del Pollaiolo 。但我喜歡拍攝的這張,遠勝過其他,因為畫家將頭髮的裝飾與身上的紡織衣物畫的更真更活,而且在黑色背景的人像畫中,他處理黑色反光最為成功,在這幅畫,我學到很多。







[註1]
本系列的義大利照片,解析度均不低於博物館/美術館官方出版之精裝本圖書,如果網頁上看起來模糊,是因為網頁會自動更改顯示尺寸的特性,建議下載大圖,在2K以上的顯示器上觀看



2018年8月23日 星期四

[旅行] 義大利 Italy (17)



Italy 2018 (33) - 4K



Primavera (Spring), Sandro Botticelli
春, 波提切利(波提且利)作品
Uffizi Gallery, Florence, Italy, 烏菲茲美術館, 佛羅倫斯, 義大利

Canon EF 24-105mm F4L





4K 尺寸展示在 Flickr
4K-sized displayed in Flickr




上下兩張大概很少有人不知道的世界百大名畫,只是烏菲茲美術館裡的片毛麟角,這兩張是文藝復興的代表作品,如果有看過一些名畫解說的書(尤其是日本人超愛出版這類),一定不陌生畫裡面種種人物與神話之間的關係,解說充滿了「那個代表這個,這個代表那個,那個那個又意諭什麼什麼...」。但是近期有許多研究藝術史的人開始提出不同的見解,儘管以前的解說並沒有錯,但是那個古早年代的藝術家,並不是閒閒沒事作畫自娛娛人,藝術是委託的工藝,代表要收費,而且只有有錢人才出的起的費,如果畫家有知名度。一牽涉到錢,藝術就不可能只是藝術、只是三個精靈、只是維納斯一出生就長髮披「胯」,還有人在旁邊吹氣也不怕別人著涼。這類的委託畫,經常把委託人自己或重要的身邊人(友人、情婦等)要求畫進畫裡面,這幅畫才對委託人產生強烈的連結,高掛玄關、床背板、宴客廳之上,而非像現代人喜歡掛在廁所。

畫中種種形式上的寓意仍然存在,但將藝術理想、哲學、友情、情婦化身做畫裡的角色或繆思,才更像是委託人想要的,這在文藝復興初期,畫作由只有神明才能入畫,漸漸要移轉到人的描繪,而初期這種將個人想法或身邊人物隱喻在神話故事角色的作法,便是一種漸進迂迴,這才是為什麼這兩張畫這麼重要,重要的不是畫作本身的工藝,而是在人類西方藝術史(目前主宰人類社會的主流美學之一)在這個階段所處的時代意義,很多名畫解說的書拼命說那些表面上的意涵,那些都不是重點,讓人無感,立刻忘記,心生:「這畫到底有什麼好看??」的疑問,但全世界都說是世界名畫,很少人敢造次批判,只好加入按讚,內心深處知道這個矛盾,所以在藝術教育可以說是徹底失敗的台灣,很多人遇到世界名畫的第一個反應就是:「我不懂這種東西」,以下圖「維納斯的誕生」來說,很多藝術解說者或是解析書本,根據一個「完全是編造」的畫名解釋半天,事實上「維納斯的誕生」這名稱是後來發現這幅畫的古董藝術家替這畫命名的,而非原始畫家所提。這幅畫並非描述維納斯誕生在海上的貝殼,而是維納斯乘著貝殼,在由畫左邊的Zephyrus and Aura吹起的微風幫助下,到達海岸,維納斯的頭髮飛揚的方向代表風的方向。海岸有(可能是)Three Graces之一的花神歡迎,象徵著精神與物質的和諧接壤,歡慶著自由派藝術的誕生,無拘的美麗,來到春暖花開的人間。

說來可笑,我們從小到大一直在那裡拼命接受維納斯「誕生」,對於為什麼要從貝殼誕生,總是以神話「就是這樣、沒什麼道理」,就跟我們不合邏輯的夢一樣,「誰曉得那幾百年前的人可笑的腦筋在胡思亂想些什麼?」,只是,IG上的青春美少女看得懂的人就超多,我們真的看懂IG上面的照片嗎?

我當然看的很懂IG上的照片,當人類滅絕之後,有一天外星人來到地球,或者是地球上有新的高智慧生物崛起(例如章魚),當他們考古發現現今的IG照片,他們一定會得到一個結論,西方女人都是深棕色皮膚,而亞洲女人則是白人,尤其是泰國女人,這些發現者一定看不懂IG的照片為何與書面資料不符,更不懂為何那麼多人要邊追邊罵這些po文者,直到他們明白這是人類史上初次的媒體審批權的解放,不同的價值、目的、利益在這些當紅網路社群中碰撞衝突,如果不明白這段文明史,就如同看文藝復興初期的畫作,就很難正確的解讀。事實上,現在即便是內容的提供者,也可能不完全明白個人媒體背後所有的意義,上個週末我跟朋友在一家百貨喝咖啡,旁邊來了個妙齡女郎,腰段中空,走路搖曳生姿,她坐下之後,就是不斷的自拍,放上IG,然後繼續繼續繼續,直到我們離開的時後,她還繼續繼續,每十秒鐘就要聽到鄰座手機傳來的快門聲,到後來簡直像是魔音穿腦的痛苦折磨,連我這種愛照相的都狂想把她的手機搶走塞進她的咖啡杯裡。年輕的女孩不知道,吸引許多人在IG上按讚的動力,是賀爾蒙所催化的「青春肉體」,不必一定要是誰,到頭來,終究是personality counts, wisdom counts, 而妳以為的「妳」其實未必是妳,如果那是妳,老了怎麼就大變樣?智慧可以累積,美學可以累積,青春只是工具,只用來消耗,It's not about you。


Italy 2018 (34) - 4K

The Birth of Venus, Sandro Botticelli
維納斯的誕生, 波提切利(波提且利)作品
Uffizi Gallery, Florence, Italy, 烏菲茲美術館

Canon EF 24-105mm F4L



4K 尺寸展示在 Flickr
4K-sized displayed in Flickr



文藝復興,我比較有興趣的為何會產生文藝復興,網路上有大約一致的見解,只是我這種死腦筋不是完全認同,維基上的說法是法國跟教廷發生嚴重衝突,後來法國贏了就把教皇弄去法國,羅馬瞬間架空,沒有教廷的義大利半島,在佛羅倫斯與米蘭有兩個家族爭鋒,在軍事商業上互相攻打,而剛好這兩個家族都樂於贊助藝術,所以造成文藝從黑暗時期「復興」。我看了好幾次這種描述,越看越覺得放屁,在當時的歐洲,家族衝突簡直像路邊的鴿子,隨便都有,而贊助藝術,跟藝術從完全服侍宗教中解脫,也沒有必然關係,文獻中更看不出這兩個家族在這一點上有什麼影響或槓桿,我相信這兩個家族參與在文藝復興之中,但並不是文藝復興的起因。

我認為,文藝復興的最關鍵人物,是成吉思汗。

西元1331年,鼠疫,也就是黑死病(淋巴腺鼠疫與肺鼠疫)從中國華南往北,隨著蒙古戰士與商隊以驚人的速度傳播出去。黑死病造成全身內出血,死亡時全身血黑,死狀駭人,短短數日就會奪命,過程卻是萬般痛苦,驚嚇失措的家人很快就跟著發病,有如冰與火之歌的黑水灣戰役,鼠疫像燒夷劑炸裂,在1331年就殺光中國河北省九成人口,並在一個世紀內讓中國人口半數蒸發。現今的考古學家追蹤黑死病的散播途徑,發現黑死病是沿著蒙古帝國的商業路網傳播,鼠疫並非蒙古殺翻亞歐諸國才有,而是古老的疾病,但因為其勢太猛,反而將宿主很快殺死,如果不在人口稠密之處,反而更難散播,古代的絲路人丁聊稀,畫角悲涼,不足以成為傳播路徑。

歐亞之間的絲路,亦非蒙古帝國才有,但在蒙古征服物質文明領先各國的中國之前,中國視商業為下等行業,視外貿為無法自給自足的無能,又自視天朝,對番邦物品不屑一顧,因而對國際貿易的進行與保護,都以自求多福的原則進行,漫漫長路,不管陸路還是海路,都有數不盡的強盜、海盜等著掠奪,所以商路上活動稀少,無法成為瘟疫傳播途徑。蒙古帝國徹底改變了這點,蒙古人出身在殘忍掠奪為生存王道的草原,當他們崛起之後,掠奪來的東西之精美、衣服之華麗,讓他們大開眼界,同時想要更多,帝國的擴張,完全就是為了物質,而非任何宗教、戰略目的、意識形態。蒙古帝國征服這廣大的歐亞之後,便建立非常安全的商業運輸通道,並加以嚴格保護,積極掃蕩沿線盜匪,我們都聽過因為一隻駱駝商隊被殺,蒙古滅掉一國來報復的史蹟。誰也想不到的是,黑死病的傳播途徑同樣被建立與保護了。

於是黑死病屠殺一個個村落,一個個城邦,蒙古帝國的西界停在草原的尾端東歐平原,但黑死病比起蒙古大軍更勢如破竹,一路傳到格陵蘭,滅掉所有的維京人。原本維繫帝國的網路,傳遞著資訊、物資、最重要的國際人才、貿易,因為黑死病完全斷絕,每個城鎮鄉村都封鎖外人與任何發病的房舍,有些貿易集散點或驛站則被鼠疫消滅殆盡,整個帝國互通的血脈中斷,連幾個分割的汗國之間都生死不知,人口驟減,經濟蕭條,猶太人因為是貿易的主要人才,被當作是代罪羔羊,集體屠殺(這是第二次與蒙古帝國有關,導致猶太人被仇視當作洩恨對象)。

文藝復興為何有關黑死病,因為當發生這麼龐大規模的瘟疫,禱告與教會的任何作為都無法挽救一個個被拋棄的城鎮、無法解釋一具具需要焚燒的屍體、無法安慰一張張驚恐的臉,神權自然一落千丈。文藝復興的重點是將藝術從服侍神明中解放,光憑兩個家族鬥爭不足以抗衡宗教高聳入雲的權力,必須是對宗教的信心大規模的瓦解,社會劇烈的崩壞,才有可能將緊緊套在宗教指上的魔戒取下。要知道古人對宗教是非常認真,或者迷信,任何挑戰神權,都會招來可怕的禍患,而挑戰權威從來就不是藝術界的專長,還應該是專短。上一次人類社會發生大規模的神權崩壞,發生在古埃及。現在透過考古,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學者相信,那些金字塔的法老所長年擁有的帝國,是建立在法老即是神的基礎,這個基礎在一場破紀錄的超級長年大旱中崩潰,祭司法術盡施、祭獻血流成河、日食月食流星隕石都來過,還是一滴雨水也無,神諭便再也無人聽信,古埃及帝國一定發生許多非常嚴重的暴動,廟堂燒毀,帝國煙消雲散在沙塵之中。

沒有成吉思汗,就沒有蒙古帝國,沒有蒙古帝國,就沒有亞歷山大大帝所夢想的國際貿易網路,沒有國際貿易路線,黑死病無法傳播如此迅速來衝毀羅馬帝國天主教的無上勢力,就難以有文藝復興的發生。







Italy 2018 (32) - 4K



Diptych of Duchess and Duke of Urbino, by Piero della Francesca
烏爾比諾夫人與公爵之對開畫, 皮耶羅作品
Uffizi Gallery, Florence, Italy, 烏菲茲美術館

Canon EF 24-105mm F4L





4K 尺寸展示在 Flickr
4K-sized displayed in Flickr

這是15世紀的作品,在當時就非常珍貴,這是一種對開畫,可以像書本一般對開對闔,也有當成貴重的禮物送人。這種畫風在當時非常流行,完全精準的表現人的所有細節,沒有半點修飾,600年後,所有的人像都經過美膚軟體後製,沒有一張是真,LOL! 我們又回到文藝黑暗時代。如先前所言,文藝復興解放藝術服務的對象,委託的畫作還是所費不貲,因此是十分嚴肅的,張張正經八百,畢竟誰會花錢畫自己跳在半空中頭髮亂飛呢?這個畫作另外一個特點是背景的透視畫法,也是非常精準的畫出,猶如相機一般寫實,當時的人像畫背景若在室外,通常背景都是畫家自己塗鴉的,更多的畫作解析,請參閱那些名畫賞析書本,我懶得寫。






[註1]
本系列的義大利照片,解析度均不低於博物館/美術館官方出版之精裝本圖書,如果網頁上看起來模糊,是因為網頁會自動更改顯示尺寸的特性,建議下載大圖,在2K以上的顯示器上觀看


[註2]
此處的論述,絕非無神論。我相信造物者的存在,只是那存在的樣態,也許超過人類目前理解的範圍,只少,絕非人云亦云的型態。無神論,在很多領域,見證比迷信更糟。



2018年7月22日 星期日

[旅行] 義大利 Italy (16)



Italy 2018 (31) - 5K



Altarpiece, 聖壇裝飾
Uffizi Gallery, Florence, Italy, 烏菲茲美術館, 佛羅倫斯, 義大利

Canon EF 24-105mm F4L




Italy 2018 (31) - 5K




5K 尺寸展示在 Flickr
5K-sized displayed in Flickr




烏菲茲美術館是全世界美術館重中之重,因為文藝復興並不在羅馬發生,黑死病嚇跑了羅馬的教皇,羅馬的地位暴跌,所有禮教藝術崩壞,黑死病之後,文藝復興開始,羅馬需要從亂七八糟中恢復,文藝復興的中心在佛羅倫斯,也就是烏菲茲美術館的所在地。

館藏有很多很美的文藝復興之前的聖壇裝飾畫作,時間在13世紀到15世紀之間,偉大的Giotto更將這類藝術風格拉到更高境界,在許多東正教的教堂裡仍保留許多相同的masterpieces,這種風格的畫真是有一種說不出的美,靜暱溫暖,充滿神聖感,教堂裡總有一種額外強大的安定力量與感人氛圍,連結人與神之間的遙遠橋樑。

我發現台灣旅團(克羅埃西亞三國、俄羅斯、義大利)非常不懂的介紹欣賞這類藝術,總是匆匆唸稿,然後大家隨便看兩下給你5分鐘照相,趕快出去購物50分鐘。我認為西方藝術的濫觴不只是文藝復興,而更是這種文藝復興前的作品,我一直追索金、綠、紅這三色組合的藝術風格起源,似乎就是來自於這裡,只是當時綠色與藍色不當作配色,純粹就是顯示衣服的高貴與華麗,因此在畫面上所佔的比例太少,再加上可能是受限於顏料,藍綠都偏淺,所以這三色組合並未成為這類作品的主流,但是已經奠定基礎,在後來的西方美學中,像要表現空間之華麗宏偉,或是色彩深度,這三色組合往往一拍即合,非常經典,在大戲: 權力遊戲 - 冰與火之歌 (Game of Thrones)中處處可見,電影「水底情深」(The Shape of Water)更是從頭到尾都是奉行這個金律、電影300壯士那獨樹一格的色彩,也多得是採用這個色彩組合。這三色組合並不是一般人的直覺(當然也不是純紅純綠的顏色,必須有黑色在這兩個顏色之中),我前一陣子裝潢家裏,把一面大白牆塗成深綠,還自己拿黑色噴漆在上面亂噴,油漆師傅、鄰居、朋友,看過的無不吃驚怎有這種毫無品味的蠢瓜,好好的白牆花錢塗成鬼綠,但等我把落地暗紅色窗簾整個放上,燈光一打(金色),哇!立刻改觀!重點不是在我有什麼厲害,我也只是效顰,而是在這三個非純色的組合,會產生一般人難以預見的神奇效果,而這在文藝復興之前的歐洲,就已經被發掘而且登峰造極。

值得注意的是,這個美術館名稱是Gallery,不是一般常用的博物館Museum,因為這是一個以藝術美學為核心價值的收藏展示地方,不以藏稀納寶為目的。另一個有趣的地方是,美學修為不夠的人要好好的看美術館,但美學修為沒有的人,根本不會想看美術館,有時候0與1所產生的距離,跟人與神一樣奧妙遙遠,我要說的是,千萬不要讓你的小孩在音樂或藝術上是0,這方面的赤貧將永遠無法翻身,在美學上,不需要一定要90分,但千萬不能零分!


Italy 2018 (30) - 4K



Altarpiece, 聖壇裝飾
Uffizi Gallery, Florence, Italy, 烏菲茲美術館

Canon EF 24-105mm F4L







[註1] 本篇我先放一張在網頁上看解析度不佳的小圖在上面,是因為如果不這樣,左邊的目錄上(行動裝置網頁上選電腦版顯示才會看見)本文會無法出現縮圖,使用Blogger現成的網頁範本,無法更改這個缺點,請見諒。

[註2]因為旅行團動線規劃的關係,我沒有太多拍攝的選擇餘地,本文選的這兩張,恐怕還是烏菲茲美術館裡面最鳥的,請見諒!


2018年6月19日 星期二

[旅行] 義大利 Italy (15)



Italy 2018 (23) - 3K



Brothel entrance, 妓院入口 [註]
Pompeii, Italy. 龐貝古城, 義大利

Canon EF 24-105mm F4L



Italy 2018 (23) - 3K

3K 尺寸展示在 Flickr
3K-sized displayed in Flickr






Italy 2018 (22)- 4K



Brothel entrance, 妓院入口
Pompeii, Italy. 龐貝古城, 義大利

Canon EF 24-105mm F4L


4K 尺寸展示在 Flickr
4K-sized displayed in Flickr



上篇所說的,龐貝整個都市(約2萬人口)被火山摧毀,一直被許多人視為天譴,歸咎於龐貝對情色文化的擁抱,過於縱慾等等。如果沒有做功課,來到龐貝古城,看完被火山灰殺死的人所留的遺骸之後,接著參觀的就是妓院,都會略感吃驚,然後還要感到「害羞」。事實上,色情,就是龐貝的標籤。
街頭巷尾,有許多可見的陽具指標,指引往妓院的方向(見後圖),但當地導遊沒有說清楚的是,有許多其實並非方向指引,而是龐貝認為這是帶來好運、興盛的圖騰。
從下兩張妓院裡的壁畫,可以看得出房間擺設都相當簡陋,幾乎沒什麼多餘的裝飾品,從實際參觀看到的妓院房間,也是小到只容得下一張不大的床,就剩下走動的空間而已。我們看得許多講羅馬帝國時期的電影,房間裡有一大堆裝飾,若非公共空間或帝王富賈,可能都是誇張。古代的貧富差距,是十萬百萬倍的起跳,從人口比例來看,可以說是沒有中產階級,大多數人的生活空間是在公共場所,回家只是睡覺而已,甚至沒有浴室廁所,可能只有一個臥鋪,沒有任何桌椅櫥櫃,平民百姓收納東西是用盒子,不是抽屜。但是,他們用許多布幕作為裝飾,這點電影是沒錯的。


Italy 2018 (24) - 4K



Brothel wall painting, 妓院壁畫
Pompeii, Italy. 龐貝古城, 義大利

Canon EF 24-105mm F4L


4K 尺寸展示在 Flickr
4K-sized displayed in Flickr






Italy 2018 (25) - 4K



Brothel wall painting, 妓院壁畫
Pompeii, Italy. 龐貝古城, 義大利

Canon EF 24-105mm F4L


4K 尺寸展示在 Flickr
4K-sized displayed in Flickr






Italy 2018 (26) - 2K



Traffic sign to brothel, 往妓院的交通號誌
Pompeii, Italy. 龐貝古城, 義大利

Canon EF 24-105mm F4L


2K 尺寸展示在 Flickr
2K-sized displayed in Flickr






Italy 2018 (28) - 4K



Vesuvio volcano, 維蘇威火山
Pompeii, Italy. 龐貝古城, 義大利

Canon EF 24-105mm F4L


4K 尺寸展示在 Flickr
4K-sized displayed in Flickr





從龐貝古城,就可以看見摧毀她的維蘇威火山這麼靠近,所以根本不是什麼天譴,這只是選擇(世界何其寬廣,非要住這裡,但這樣的論點是否正確?),加上機率(有夠倒霉)。這跟台灣人開車所保持的安全距離是一樣的道理,為了任意變換車道蠻橫插隊,跟車近到可以看見前方駕駛的手機Line文,這是選擇,只要有一天運氣不好前面碰撞,一定躲不過追撞(這是倒霉,因為機率並非幾百年一次!),這跟龐貝的教訓不是一樣?甚至更蠢千百倍,純粹關乎人趨吉避凶的智慧,關乎是否真的在乎家人與他人,不必怨天。





Italy 2018 (27) - 4K



Vesuvio volcano, 維蘇威火山
Pompeii, Italy. 龐貝古城, 義大利

Canon EF 24-105mm F4L


4K 尺寸展示在 Flickr
4K-sized displayed in Flickr



[註]本文首張照片(妓院入口),採用我最新研發的HDR手工技術,過往的HDR,太過簡單,都是調整亮部、暗部的亮度與Tone,有兩大缺點:1.破壞空間深度感,2.色調變得古里古怪,新的作法採用暗部細節的萃取技術,加上手工的調整,讓上述兩個缺點改善許多。透過這個方式,我發現畫面右下的一個小男生正目不轉睛的看著前方的長腿妹:D。


2018年6月17日 星期日

[旅行] 義大利 Italy (14)



Italy 2018 (20) - 4K



Pompeii, Italy. 龐貝古城, 義大利

Canon EF 24-105mm F4L





4K 尺寸展示在 Flickr
4K-sized displayed in Flickr




龐貝古城對全世界的人來說都不陌生,西元79年兩次火山爆發後,高溫的火山碎屑流把龐貝被埋在時間膠囊裡,歷史上有名的古城對後世人最大的問題是經過冗長的時間推移,古城一定經歷過許多改變,可能參雜許多不同時代的文明,也可能舊的遺跡早就被破壞殆盡,龐貝不一樣的地方就是她原封不動的出土,我們可以精確的說:那時候的人就是這樣生活。

例如本文的第一張圖,這是我自認為這次比較特殊的作品,當時不難注意很少人對這個壁飾拍攝,因為經過高溫的火山灰掩埋之後,這壁飾的顏色對比已經相當扁平,能夠在電腦上還原處理的人就已經不多,而手機上的圖片處理app.,目前還在玩具的等級,所以不會引起太多興趣。這張圖有趣的地方是,與現場遺留的民房街道相比較,可以完全讓人的想像力具體化,讓人可以清楚的知道當時的平民住宅是什麼狀況。從圖片(與相場遺跡)可以看出,房子門面都非常窄,只比成人的張開手臂長一點而已,圖片中間一樓有個男人剛回家,他的小孩在門口迎接,二樓有個女人,心裡在罵這死老猴到現在才給我回來。房子的縱深也不會很深,可以知道當時的人家裏東西是非常少的,生活的重心在公共場所,回家只是睡覺的地方,吃飯洗澡可能都在外面解決。這也就是為什麼羅馬人很重視公共澡堂之故。此照片建議下載4K尺寸到高解析度螢幕觀看,相當有意思。

龐貝被火山摧毀,一直被許多人視為天譴,後續有篇幅說明。




Italy 2018 (21)



Pompeii, Italy. 龐貝古城, 義大利

Canon EF 24-105mm F4L




本文第二張圖,是個當時被高溫火山灰掩埋而死的女性,懷有身孕,但這個水泥嚴格來說不算遺體,比較像是她所遺留的「空間」,當她死後,覆蓋在身邊的火山灰逐漸冷卻,形成一個覆蓋殼,之內的人體有機物(除了骨頭之外)日後被細菌分解殆盡,就成了一個空間。後來考古探測之後,將水泥或液體玻璃注入這個空間,凝固後取出,就是玻璃櫃中所展示的。





2018年6月14日 星期四

[旅行] 義大利 Italy (13)



Italy 2018 (19) - 4K



Basilica di San Pietro in Vaticano, 聖伯多祿大殿(聖彼得大教堂), 梵蒂岡

Canon EF 24-105mm F4L





4K 尺寸展示在 Flickr
4K-sized displayed in Flickr




Italy 2018 (19) - 4K



[註] 本篇我先放一張在網頁上看解析度不佳的小圖在上面,是因為如果不這樣,左邊的目錄上(行動裝置網頁上選電腦版顯示才會看見)本文會無法出現縮圖,使用Blogger現成的網頁範本,無法更改這個缺點,請見諒。


2018年6月11日 星期一

[旅行] 義大利 Italy (12)



Italy 2018 (18) - 4K


Italy 2018 (18) - 4K



Basilica di San Pietro in Vaticano, 聖伯多祿大殿(聖彼得大教堂), 梵蒂岡

Canon EF 24-105mm F4L





4K 尺寸展示在 Flickr
4K-sized displayed in Flickr




這雕刻被放在(10)篇聖體傘的顯眼轉角,不難注意裙裾飄揚的動感,但我更感到敬佩的是,大理石雕刻可以將腿部在衣衫裡刻出若隱若現之感,實在是鬼斧神工。這雕像手上拿的布是耶穌顯聖容的布,或說是耶穌被釘在十字架後,領回遺體蓋在耶穌臉上的布(同樣也是石刻)。




[註] 本篇我先放一張在網頁上看起毫無解析度的小圖在上面,是因為如果不這樣,左邊的目錄上(行動裝置網頁上選電腦版顯示才會看見)本文會無法出現縮圖,使用Blogger現成的網頁範本,無法更改這個缺點,請見諒。


2018年6月10日 星期日

[旅行] 義大利 Italy (11)



Italy 2018 (17) - 3K


Italy 2018 (17) - 3K



Pietà by Michelangelo, 聖殤像(or 哀悼基督/母憐聖子) 米開朗基羅作品
Basilica di San Pietro in Vaticano, 聖伯多祿大殿(聖彼得大教堂), 梵蒂岡

Canon EF 24-105mm F4L





3K 尺寸展示在 Flickr
3K-sized displayed in Flickr




這是米開朗基羅成名作,栩栩如生,雕刻出一個動人的片刻。
這雕刻被放在一個非常獨特的位置,旁邊沒有任何雜物或藝術作品並列,前幾年因為一場攻擊讓這雕像受損,所以現在跟觀眾還隔著一大片的防彈玻璃。雕像擺放位置的後方開了一扇窗,非常礙眼,在製作時我將它移除了。




[註] 本篇我先放一張在網頁上看起毫無解析度的小圖在上面,是因為如果不這樣,左邊的目錄上(行動裝置網頁上選電腦版顯示才會看見)本文會無法出現縮圖,使用Blogger現成的網頁範本,無法更改這個缺點,請見諒。


2018年6月8日 星期五

[旅行] 義大利 Italy (10)



Italy 2018 (15) - 4K



Basilica di San Pietro in Vaticano
聖伯多祿大殿(聖彼得大教堂), 梵蒂岡

Canon EF 24-105mm F4L



4K 尺寸展示在 Flickr
4K-sized displayed in Flickr



這是千年來,也是當今最大教堂。大到名稱已經不是教堂(Church),而是大殿(Basilica)。本文三張照片就是耶穌門徒聖彼得的身體埋骨處(頭部被當時羅馬人分離了),這麼大的一個“小角落”,只佔整個大殿一小部分,這個教堂大到驚天宏偉,真的到震撼的程度了。

照片上的銅鑄體,稱為聖體傘(baldacchino),高度有29公尺,從整個空間看起來好像一個小帳篷,可見那個空間之大,聖體傘的四邊柱體,圓周要雙人合抱才能圈起,傘蓋下正中心,就是聖彼得之墓。

聖伯多祿大殿(聖彼得大教堂)在電影「天使與魔鬼」(Angels & Demons)中當然一定會有景,而且就是這個聖體傘的位置,只是時間秒數很短,這麼重要的場所,應該出借有相當的時限。但是電影裡出現大殿中的個小角落:西斯汀禮拜堂(Sistine Chapel),這個禮拜堂就是無人不知的米開朗基羅的天頂壁畫 創造雅當(Creation of Adam)與 最後的審判 (The Last Judgement)之所在,超可惜這個地方不允許拍攝,這個小禮拜堂有很特殊的用途,是作為票選教宗之用,電影「天使與魔鬼」(Angels & Demons)鏡頭很多。


Italy 2018 (14) - 4K



Basilica di San Pietro in Vaticano
聖伯多祿大殿(聖彼得大教堂), 梵蒂岡

Canon EF 24-105mm F4L



4K 尺寸展示在 Flickr
4K-sized displayed in Flickr



看了一下網路照片,這個地方好像打趴很多攝影人,亮度、顏色、景深樣樣慘不忍睹。幸運的我已經拍過許多大教堂,略略知道一些需要小心的技巧,只是這裡重申:網頁瀏覽器為了讓讀者閱讀文字方便,會擅作主張放大圖片,造成圖片解析度大破壞,在網頁上看起來會模糊不清,這裡三張照片的4K尺寸圖保證比官方出版的全彩厚書要更細膩,色溫也與現場觀看一致。有興趣觀賞建議下載4K尺寸圖到高解析大尺寸的顯示器上,不要用網頁瀏覽器觀看。



Italy 2018 (16) - 4K



Basilica di San Pietro in Vaticano
聖伯多祿大殿(聖彼得大教堂), 梵蒂岡

Canon EF 24-105mm F4L



4K 尺寸展示在 Flickr
4K-sized displayed in Flickr





Italy 2018 (15) - 4K



梵蒂岡的聖彼得大教堂是全世界最大教堂,因而在網路上有一種觀點,說這個教堂看過了,其他教堂就不用看了,純聊天也就罷了,認真的說我就難以認同。如果沒有看過其他的教堂,像是最小、最簡陋,或是最苦行、最純樸的教堂,人如何比較這之間的差異與特性?就好像只要喝一瓶200萬的紅酒,其他紅酒就不必碰了,這樣的想法一樣毫無道理。除了500年一遇的奇才,大多數人都需要比較學習,才能分辨許多細微之處,就連拉斐爾這樣的大師都猜錯 勞孔 雕像斷臂的伸展方向,「給我最好、最大、最快,其餘免談」這類的想法,不過是狹隘而且充滿自我膨脹的吧!難道吃過大餐,從此不碰小菜,大宴小酌,各有滋味,沒有黑暗,怎有光明?更遑論介於明暗之間的動人色階,只要最亮只會使整張畫面一片空白。

我其實很慶幸我並沒有早早來看這座雄偉的大殿,否則我不但無法充分理解她的壯麗,更可能拍不下來,我很慶幸我曾經去過許多美麗的神壇,不論是克羅埃西雅的東正教禮堂尼泊爾的神廟群西班牙的哥多華清真寺伊朗雅茲德的薩伊.默和莫德 清真寺,或是加拿大 蒙特婁的聖母大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