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mavera (Spring), Sandro Botticelli
春, 波提切利(波提且利)作品
Uffizi Gallery, Florence, Italy, 烏菲茲美術館, 佛羅倫斯, 義大利
Canon EF 24-105mm F4L
4K 尺寸展示在
Flickr
4K-sized displayed in
Flickr
上下兩張大概很少有人不知道的世界百大名畫,只是烏菲茲美術館裡的片毛麟角,這兩張是文藝復興的代表作品,如果有看過一些名畫解說的書(尤其是日本人超愛出版這類),一定不陌生畫裡面種種人物與神話之間的關係,解說充滿了「那個代表這個,這個代表那個,那個那個又意諭什麼什麼...」。但是近期有許多研究藝術史的人開始提出不同的見解,儘管以前的解說並沒有錯,但是那個古早年代的藝術家,並不是閒閒沒事作畫自娛娛人,藝術是委託的工藝,代表要收費,而且只有有錢人才出的起的費,如果畫家有知名度。一牽涉到錢,藝術就不可能只是藝術、只是三個精靈、只是維納斯一出生就長髮披「胯」,還有人在旁邊吹氣也不怕別人著涼。這類的委託畫,經常把委託人自己或重要的身邊人(友人、情婦等)要求畫進畫裡面,這幅畫才對委託人產生強烈的連結,高掛玄關、床背板、宴客廳之上,而非像現代人喜歡掛在廁所。
畫中種種形式上的寓意仍然存在,但將藝術理想、哲學、友情、情婦化身做畫裡的角色或繆思,才更像是委託人想要的,這在文藝復興初期,畫作由只有神明才能入畫,漸漸要移轉到人的描繪,而初期這種將個人想法或身邊人物隱喻在神話故事角色的作法,便是一種漸進迂迴,這才是為什麼這兩張畫這麼重要,重要的不是畫作本身的工藝,而是在人類西方藝術史(目前主宰人類社會的主流美學之一)在這個階段所處的時代意義,很多名畫解說的書拼命說那些表面上的意涵,那些都不是重點,讓人無感,立刻忘記,心生:「這畫到底有什麼好看??」的疑問,但全世界都說是世界名畫,很少人敢造次批判,只好加入按讚,內心深處知道這個矛盾,所以在藝術教育可以說是徹底失敗的台灣,很多人遇到世界名畫的第一個反應就是:「我不懂這種東西」,以下圖「維納斯的誕生」來說,很多藝術解說者或是解析書本,根據一個「完全是編造」的畫名解釋半天,事實上「維納斯的誕生」這名稱是後來發現這幅畫的古董藝術家替這畫命名的,而非原始畫家所提。這幅畫並非描述維納斯誕生在海上的貝殼,而是維納斯乘著貝殼,在由畫左邊的Zephyrus and Aura吹起的微風幫助下,到達海岸,維納斯的頭髮飛揚的方向代表風的方向。海岸有(可能是)Three Graces之一的花神歡迎,象徵著精神與物質的和諧接壤,歡慶著自由派藝術的誕生,無拘的美麗,來到春暖花開的人間。
說來可笑,我們從小到大一直在那裡拼命接受維納斯「誕生」,對於為什麼要從貝殼誕生,總是以神話「就是這樣、沒什麼道理」,就跟我們不合邏輯的夢一樣,「誰曉得那幾百年前的人可笑的腦筋在胡思亂想些什麼?」,只是,IG上的青春美少女看得懂的人就超多,我們真的看懂IG上面的照片嗎?
我當然看的很懂IG上的照片,當人類滅絕之後,有一天外星人來到地球,或者是地球上有新的高智慧生物崛起(例如章魚),當他們考古發現現今的IG照片,他們一定會得到一個結論,西方女人都是深棕色皮膚,而亞洲女人則是白人,尤其是泰國女人,這些發現者一定看不懂IG的照片為何與書面資料不符,更不懂為何那麼多人要邊追邊罵這些po文者,直到他們明白這是人類史上初次的媒體審批權的解放,不同的價值、目的、利益在這些當紅網路社群中碰撞衝突,如果不明白這段文明史,就如同看文藝復興初期的畫作,就很難正確的解讀。事實上,現在即便是內容的提供者,也可能不完全明白個人媒體背後所有的意義,上個週末我跟朋友在一家百貨喝咖啡,旁邊來了個妙齡女郎,腰段中空,走路搖曳生姿,她坐下之後,就是不斷的自拍,放上IG,然後繼續繼續繼續,直到我們離開的時後,她還繼續繼續,每十秒鐘就要聽到鄰座手機傳來的快門聲,到後來簡直像是魔音穿腦的痛苦折磨,連我這種愛照相的都狂想把她的手機搶走塞進她的咖啡杯裡。年輕的女孩不知道,吸引許多人在IG上按讚的動力,是賀爾蒙所催化的「青春肉體」,不必一定要是誰,到頭來,終究是personality counts, wisdom counts, 而妳以為的「妳」其實未必是妳,如果那是妳,老了怎麼就大變樣?智慧可以累積,美學可以累積,青春只是工具,只用來消耗,It's not about you。
The Birth of Venus, Sandro Botticelli
維納斯的誕生, 波提切利(波提且利)作品
Uffizi Gallery, Florence, Italy, 烏菲茲美術館
Canon EF 24-105mm F4L
4K 尺寸展示在
Flickr
4K-sized displayed in
Flickr
文藝復興,我比較有興趣的為何會產生文藝復興,網路上有大約一致的見解,只是我這種死腦筋不是完全認同,維基上的說法是法國跟教廷發生嚴重衝突,後來法國贏了就把教皇弄去法國,羅馬瞬間架空,沒有教廷的義大利半島,在佛羅倫斯與米蘭有兩個家族爭鋒,在軍事商業上互相攻打,而剛好這兩個家族都樂於贊助藝術,所以造成文藝從黑暗時期「復興」。我看了好幾次這種描述,越看越覺得
放屁,在當時的歐洲,家族衝突簡直像路邊的鴿子,隨便都有,而贊助藝術,跟藝術從完全服侍宗教中解脫,也沒有必然關係,文獻中更看不出這兩個家族在這一點上有什麼影響或槓桿,我相信這兩個家族參與在文藝復興之中,但並不是文藝復興的起因。
我認為,文藝復興的最關鍵人物,是成吉思汗。
西元1331年,鼠疫,也就是黑死病(淋巴腺鼠疫與肺鼠疫)從中國華南往北,隨著蒙古戰士與商隊以驚人的速度傳播出去。黑死病造成全身內出血,死亡時全身血黑,死狀駭人,短短數日就會奪命,過程卻是萬般痛苦,驚嚇失措的家人很快就跟著發病,有如冰與火之歌的黑水灣戰役,鼠疫像燒夷劑炸裂,在1331年就殺光中國河北省九成人口,並在一個世紀內讓中國人口半數蒸發。現今的考古學家追蹤黑死病的散播途徑,發現黑死病是沿著蒙古帝國的商業路網傳播,鼠疫並非蒙古殺翻亞歐諸國才有,而是古老的疾病,但因為其勢太猛,反而將宿主很快殺死,如果不在人口稠密之處,反而更難散播,古代的絲路人丁聊稀,畫角悲涼,不足以成為傳播路徑。
歐亞之間的絲路,亦非蒙古帝國才有,但在蒙古征服物質文明領先各國的中國之前,中國視商業為下等行業,視外貿為無法自給自足的無能,又自視天朝,對番邦物品不屑一顧,因而對國際貿易的進行與保護,都以自求多福的原則進行,漫漫長路,不管陸路還是海路,都有數不盡的強盜、海盜等著掠奪,所以商路上活動稀少,無法成為瘟疫傳播途徑。蒙古帝國徹底改變了這點,蒙古人出身在殘忍掠奪為生存王道的草原,當他們崛起之後,掠奪來的東西之精美、衣服之華麗,讓他們大開眼界,同時想要更多,帝國的擴張,完全就是為了物質,而非任何宗教、戰略目的、意識形態。蒙古帝國征服這廣大的歐亞之後,便建立非常安全的商業運輸通道,並加以嚴格保護,積極掃蕩沿線盜匪,我們都聽過因為一隻駱駝商隊被殺,蒙古滅掉一國來報復的史蹟。誰也想不到的是,黑死病的傳播途徑同樣被建立與保護了。
於是黑死病屠殺一個個村落,一個個城邦,蒙古帝國的西界停在草原的尾端東歐平原,但黑死病比起蒙古大軍更勢如破竹,一路傳到格陵蘭,滅掉所有的維京人。原本維繫帝國的網路,傳遞著資訊、物資、最重要的國際人才、貿易,因為黑死病完全斷絕,每個城鎮鄉村都封鎖外人與任何發病的房舍,有些貿易集散點或驛站則被鼠疫消滅殆盡,整個帝國互通的血脈中斷,連幾個分割的汗國之間都生死不知,人口驟減,經濟蕭條,猶太人因為是貿易的主要人才,被當作是代罪羔羊,集體屠殺(這是第二次與蒙古帝國有關,導致猶太人被仇視當作洩恨對象)。
文藝復興為何有關黑死病,因為當發生這麼龐大規模的瘟疫,禱告與教會的任何作為都無法挽救一個個被拋棄的城鎮、無法解釋一具具需要焚燒的屍體、無法安慰一張張驚恐的臉,神權自然一落千丈。文藝復興的重點是將藝術從服侍神明中解放,光憑兩個家族鬥爭不足以抗衡宗教高聳入雲的權力,必須是對宗教的信心大規模的瓦解,社會劇烈的崩壞,才有可能將緊緊套在宗教指上的魔戒取下。要知道古人對宗教是非常認真,或者迷信,任何挑戰神權,都會招來可怕的禍患,而挑戰權威從來就不是藝術界的專長,還應該是專短。上一次人類社會發生大規模的神權崩壞,發生在古埃及。現在透過考古,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學者相信,那些金字塔的法老所長年擁有的帝國,是建立在法老即是神的基礎,這個基礎在一場破紀錄的超級長年大旱中崩潰,祭司法術盡施、祭獻血流成河、日食月食流星隕石都來過,還是一滴雨水也無,神諭便再也無人聽信,古埃及帝國一定發生許多非常嚴重的暴動,廟堂燒毀,帝國煙消雲散在沙塵之中。
沒有成吉思汗,就沒有蒙古帝國,沒有蒙古帝國,就沒有亞歷山大大帝所夢想的國際貿易網路,沒有國際貿易路線,黑死病無法傳播如此迅速來衝毀羅馬帝國天主教的無上勢力,就難以有文藝復興的發生。
Diptych of Duchess and Duke of Urbino, by Piero della Francesca
烏爾比諾夫人與公爵之對開畫, 皮耶羅作品
Uffizi Gallery, Florence, Italy, 烏菲茲美術館
Canon EF 24-105mm F4L
4K 尺寸展示在
Flickr
4K-sized displayed in
Flickr
這是15世紀的作品,在當時就非常珍貴,這是一種對開畫,可以像書本一般對開對闔,也有當成貴重的禮物送人。這種畫風在當時非常流行,完全精準的表現人的所有細節,沒有半點修飾,600年後,所有的人像都經過美膚軟體後製,沒有一張是真,LOL! 我們又回到文藝黑暗時代。如先前所言,文藝復興解放藝術服務的對象,委託的畫作還是所費不貲,因此是十分嚴肅的,張張正經八百,畢竟誰會花錢畫自己跳在半空中頭髮亂飛呢?這個畫作另外一個特點是背景的透視畫法,也是非常精準的畫出,猶如相機一般寫實,當時的人像畫背景若在室外,通常背景都是畫家自己塗鴉的,更多的畫作解析,請參閱那些名畫賞析書本,我懶得寫。
[註1]
本系列的義大利照片,解析度均不低於博物館/美術館官方出版之精裝本圖書,如果網頁上看起來模糊,是因為網頁會自動更改顯示尺寸的特性,建議下載大圖,在2K以上的顯示器上觀看
[註2]
此處的論述,絕非無神論。我相信造物者的存在,只是那存在的樣態,也許超過人類目前理解的範圍,只少,絕非人云亦云的型態。無神論,在很多領域,見證比迷信更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