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28日 星期三

[動物] 鳥見

Pheasant 雉

藍腹鷴


Canon EF 180mm F3.5L Macro
(Synthetic photo/合成照 using two of my photos shot at the same area)


原以為這是台灣帝雉(新台幣1000元背後那兩隻鳥)的雌鳥, 後來Google了半天, 發現牠跟母帝雉有很多地方不一樣, 例如眼眶周圍鮮豔的紅, 毛色也比較黃彩, 尾翼底色跟腳的紅色也非母帝雉所有, 所以查了半天, 不知道這是甚麼品種, 這是在中部山裡拍的, 若有賞鳥前輩知道還請賜教 (有網友指正是藍腹鷴的雌鳥, 感謝!!).

這種體型的雉通常都在地上覓食, 晚上睡覺或避敵才會上樹, 除了這兩種情況, 另一個會上樹的理由就是遇上不肖攝影師回家後製胡搞, 豬都會飛了, 雉上樹有甚麼稀罕, 哈!

這張鳥照非常特別, 大概是全台灣拍得最鳥的一張, 套用當兵的時候常聽到的一句話, 真是 "亂的跟G.B.M.一樣", 要像我拍得同樣糟需要一點天分, 各位網友在家請勿模仿. 不過就跟我以往貼過的所有爛影像一樣, 背後都有推升我進步的密碼, 下一張會更好!



日本人賞花叫做花見, 台灣這兩年賞花叫做花瘋, 那種"觀光式"的雜沓, 完全不是我希望跟"花"互動時想要享有的心境. 拍這隻雉卻給了我很驚艷的體驗, 深山林裡一個離世路彎, 七八個攝影人有男有女, 靜靜的看著這隻從樹林裡出來散步的雉, 或者用望遠鏡, 或者用大砲鏡頭在拍攝, 沒有無教養的孩子喧囂, 沒有"你看你看"的吵鬧, 也沒有外行的新手亂噴閃燈, 那雉就怡然的在山路對面的草地上覓食, 旁邊還跟了一隻投機的松鼠. 我雖是生平第一次"鳥見", 卻也不是那種搖櫻花樹來拍照的下三濫, 自然也懂得捏手捏腳靜悄悄的加入他們, 雖然我的鏡頭並非拍鳥用途, 在那群人裡細的跟一支牙籤似的, 也沒人會多看我的裝備一眼, 那種寧靜和諧的感覺很棒, 重點在鳥而不是人, 重點在賞而不是瘋, 重點在當下那個片刻, 就算不拍照也看的入神..


原去年就要加入拍鳥的行列, 正在看新款的 500mm 大炮, 結果日本311大震把Canon 推新一代望遠定焦鏡的時程都往後延, 到目前都還未上市, 也剛好給我一些冷靜思考期, 先去山裡面探探水溫, 拍鳥的入門成本很高, 需要更多的理性來決定. 這次路過觀摩的感覺非常好, 也請教了幾位國內外遠到的前輩, 這些親山樂水的人氣質不同, 常沉浸在深山鳥語之間, 靜與定的功夫, 還不是我這個東張西望的門外漢所能項背.






Pheasant 雉

.

2012年3月9日 星期五

[特寫] 當 Canon 遇上 Mont Blanc - Ingrid Bergman La Donna Edition 英格利褒曼紀念筆

When Canon meets Mont Blanc (1)


Ingrid Bergman La Donna Edition of Mont Blanc
英格麗褒曼 紀念筆 La Donna 版

Canon EF 50mm F1.2L
Canon Speedlit 580 EX, 580 EX II
Canon Speedlit 430 EX, 430 EX II x 2







黝黑的筆桿上面一朵小白花, 娓娓隨著胸膛呼吸起伏, 對很多人說並不陌生, 筆尖的流暢, 筆桿的溫潤, 冬天裡握著, 猶如加熱過的筆身, 優雅的滑過紙面, 墨水吸入紙張纖維中微微染開, 你蓋上筆蓋, 又見那朵小白花...

去年年尾, 來年春裝時尚秀蹬踩著紫色主題, 卻沒有掀起太明顯的跟隨熱潮, 紫色究竟難, 卻無意間在Mont Blanc 的英格麗褒曼 紀念筆 (Under Diva Line) 身上, 找到美學的新靈感. 這筆如 CHANEL 般黑白優雅現身, 以英格麗褒曼常穿的白色百褶裙為靈感的筆蓋, 綴上一點紫(色水晶), 美的有如精靈之心, 由憂傷與烈火所打造, 在細膩而多層次的白色上, 更顯生動水靈. 凝神端視英格麗褒曼紀念筆, 仿如正要開唱花腔的歌劇名伶, 溫婉典雅, 卻是分量十足. 它的氣韻沉穩而豐富, 猶如歷經情感大起大落的女人, 適合書寫迴腸盪氣的俄文詩, 或是譜撰如珠環落地的蕭邦夜曲、穿越時空的浮世書簡(註1).



When Canon meets Mont Blanc (2) (790w)


Download 1280x800 px wallpaper (1.6 : 1)

Ingrid Bergman La Donna Edition of Mont Blanc
英格麗褒曼 紀念筆 La Donna 版

Canon EF 50mm F1.2L
Canon Speedlit 580 EX, 580 EX II
Canon Speedlit 430 EX, 430 EX II x 2






紫色, 成為這次拍攝的最大主軸, 也是最大的考驗. Mont Blanc 官網的商業照片通常都用灰色背景色調 (因為筆大多是黑色), 這款Mont Blanc 特別用紫色色版來襯托, 不過官網這筆的照片普通, 沒有比我好到哪去, 我用紫色分別在高亮度、低亮度、中間調分別產生一張作品, 至少原創性是有的. 反而是這筆所附的保證書上有幾張筆的照片, 拍的非常美, 我遠遠不及, 由其是它在金屬的部分處理的非常漂亮, 令人讚嘆, 是少數值得收藏的「保證書」.


但, 愛, 有值得收藏的「保證書」嗎? 多少固執的主張, 多年的病痛, 日復一日生活歲月的拖磨, 還記得多少美好時光, 付出的、虧欠的, 不計其數, 從時光的堆疊裡, 終於明白, 愛, 可以不捨晝夜, 穿越時空, 卻絕非無條件, 唯一能保證愛的溫柔, 是無比的寬厚仁慈, 是無限的體貼包容, 愛的保證書, 上面沒有華麗的圖片, 只有二字: "珍惜".


英格麗褒曼曾說, "Success is getting what you want; happiness is wanting what you get."


這個絕少用筆的年代, 這隻優雅絕倫的筆適合最值得感謝的女人, 這是值得一輩子收藏的筆, 讓她從今寫的每個字, 都有愛.




When Canon meets Mont Blanc (3)


Ingrid Bergman La Donna Edition of Mont Blanc
英格麗褒曼 紀念筆 La Donna 版

Canon EF 180mm F3.5L Macro
Canon Speedlit 580 EX, 580 EX II
Canon Speedlit 430 EX, 430 EX II x 2




這款紀念筆共有三個版本, 所拍的La Donna 版是最簡潔的, 另兩個版有如洛可可華麗風格, 價格亦自不斐. La Donna 版也有三樣筆款, 分別是鋼筆、鋼珠筆、原子筆. 有興趣看實物展示, 介紹你一位我所見過最傑出也最細緻的精品銷售員:

MONT BLANC
Rita 蔡
微風廣場 地下一樓 (02)2740-6569


她不但給了我的很多專業知識, 也給了我很多美學上的優越意見, 為人又非常客氣細心, 我願意為她向各位推薦.


When Canon meets Mont Blanc (1)







When Canon meets Mont Blanc (2) (790w)







When Canon meets Mont Blanc (3)



[註1]
浮世書簡     李黎 著     聯合文學出版 (現已絕版)


[註2]
這筆款的筆蓋另一面另有優雅的設計, 我故意不拍, 留給想買的人一點空間


[註3]
本篇圖1,2 使用高光度優先(ISO 200+)在E-TTL模式下拍攝, 後來證明這是個蠢idea, 還是使用ISO 100 + 手動閃燈控制出力才是正確

[註4]
Ingrid Bergman 英格麗褒曼的首部曲是「寒夜情挑」(Intermezzo), 但台灣最熟悉的作品大概是「北非諜影」(Casablanca)及「戰地鐘聲」(For Whom the Bell Tolls)

[註5]
接觸這筆之前一日, 在外吃飯時碰巧聽到韓德爾的詠嘆調 「讓淚水帶走我的悲傷」(Lascia Ch'io Pianga), 在腦中哼了數日, 成了這筆的背景音樂. 韓德爾這首詠嘆調是改編自他自己的歌劇曲目, 非常柔美悠婉動人, 但基調很簡單, 所以查的到網路上很多阿貓阿狗都在唱, 高出低下, 有雲泥之別, 所以特別內嵌一則在Youtube上我覺得優質的唱腔:





另外一個錄音品質不錯的video (唱的人是誰不用介紹了吧? 我不喜歡他的演繹, 感覺重點不在歌曲的情感本身, 太專注在自己的孔雀羽毛)





台灣聽眾最熟的Sarah Brightman 莎拉布萊曼 唱版:




其他有一些Youtube排行很高的video, 不是華麗有餘悲傷不足, 就是連華麗都談不上, 空有聲音, 這個曲目很單純, 唱出很深很溫柔的傷痛, 就能浸滲人心, 「讓淚水帶走我的悲傷」需要唱出最深處的悲傷, 以無限的柔軟仁慈, 不但要慢, 還需要恰到好處的停頓.


.

2012年3月6日 星期二

[相機] 新鏡皇 Canon EF 24-70mm F2.8L II

 
 
 


新鏡皇 Canon EF 24-70mm F2.8L II


如果有在逛Canon鏡頭網站的網友, 最近大概會覺得首頁的鏡頭照片好像怪怪的, 有點好像跟以前的不太一樣, 那隻鏡頭好像變胖變短了, 還以為自己螢幕該換... 那是因為Canon把原先鏡皇的照片更改為第二代的儲君 : Canon EF 24-70mm F2.8L II

重量由第一代的950g大量減輕至805g, 長度變短, 但口徑由77mm增為82mm. 以往Canon在廣角與標準兩大焦段的變焦鏡頭口徑都是77mm居多, 忽然新登基的鏡皇率先改變口徑, 引起草民一陣雞皮疙瘩驚呼!






退位鏡皇 Canon EF 24-70mm F2.8L







這隻鏡皇看發表的時程, 照Canon以往的作風, 應該是跟Canon新機皇 EOS-1DX 搭配造勢發表, 但是過去一年Canon因為311大震搞得鏡頭發表時程大亂, 所以這次發表鏡皇低調許多, 大概怕又遞延不好看. 不過鏡皇自有鏡皇的帝王相, 看它的MTF圖大吃一驚, 變焦鏡頭, 而且是略偏向廣角端的, 居然可以做到這樣了!! 驚!!




MTF charts of Canon EF 24-70mm F2.8L II





底下是舊款鏡皇的MTF圖, 兩相比較, 真是驚呼萬歲、萬歲、萬萬歲~~




MTF charts of Canon EF 24-70mm F2.8L




我也"曾經"擁有過這款舊的鏡皇, 那年第一回開車被撞, 隔天發狠買了它, 但鏡皇的焦段跟光圈主要是做為攝影棚人像或拍攝距離與視角變動不大的場合, 我那時真正需要的是一款全天候的旅行walk-around鏡頭, 所以後來就把皇帝出賣給朋友, 改買EF 24-105mm F4L.

原先的猜測是5D Mark III 會搭配新款的EF 24-105mm F4L II 一起亮相, 如同第一代是一起上市的那樣, 但未如預期. 其實我比較希望這款Canon的王牌walk-around鏡頭能增加一點望遠端, 105mm 旅行中要拍當地的人不是很夠.



** ALL images are from Canon official web site of Japan
** MTF 圖的意義恕不說明, 有興趣的可以Google一下, 有很專業詳細的文章. 這邊只攏統的講, MTF越貼上方水平, 代表解析力越高越均勻(從鏡頭中心0往外)

*** 果然現在(March 14)Canon公告上市時程又延後到2012年7月 !



*** 再果然, 再延(July 05)Canon公告上市時程又延後到2012年9月 !
官網上說明的歉文:
EF24-70mm F2.8L II USMは従来モデルを上回る優れた光学性能と耐久性を目指し、現在、発売に向けて全力で取り組んでおります。しかしながら、高い目標性能を達成するための最終調整に時間を要しており、発売を延期せざるを得なくなりました。 お待ちいただいている皆様方には大変ご迷惑をおかけいたしますが、いましばらくのご猶予を賜りたくお願い申し上げます。

Google翻譯起來差點笑岔:
EF24-70mm的F2.8L II USM是優良的光學性能和耐用性比傳統的模式,目前的目標,我們致力於實現發射。然而,已採取的時間來作出最後的調整,實現高性能目標,被迫推遲發射。 “重新期待大家誰是非常的不便表示歉意,感謝你現在想枯萎經過一段時間的寬限期。




*** Canon 12 月新鏡皇的阿哥將登場: Canon EF 24-70mm F4L Hybrid IS 光學品質看起來很棒! .

2012年3月3日 星期六

[相機] Canon EOS 5D Mark III








Image quoted from Canon official web site


Canon 保密到家, 終於發表了萬眾引頸期盼的5D次次世代產品 EOS 5D Mark III. 在這之前, 已經不知道有多少次謠傳Mark III要現身, 每次都還是以謠言收場, 本以為Canon EOS-1DX 要晚於5D Mark III 發表, 結果跌破最多人眼鏡, EOS-1DX 先發表. 正值謠言空檔, 5D Mark III 卻悄然浮現, EOS-1DX上市日期則延後. 但根據行銷包裝與產品資料來看, 5D Mark III早就準備好了, 反而是EOS-1DX 才是匆忙發表, 這裡面枝枝節節, 局外人難以一窺. (這麼做有可能是告訴EOS-1的買家先別急著買5D Mark III)

去年311強震, 打亂了Canon很多產品線的計畫, 尤其是高檔鏡頭, 例如400mm, 500mm等新巨砲, 發表期一延再延, 再延三延, 到現在還不確定上市時程. 去年底我在Canon得到的消息是2012年會有一款重量級的DSLR發表, 沒想到一次發表兩款, 5D Mark III在三月底要上市, EOS-1DX則要延到四月底.

我不會在這裡細談5D Mark III的規格, 那是雜誌/網站/硬體狂熱者要做的事. 整體來講, 5D Mark III 跟 EOS-1DX 的規格相似極了. 這並不太讓人意外, 因為前年EOS 7D 的規格, 有部分甚至超過EOS 1Ds Mark III. 我們感興趣的是這樣的規格反映甚麼樣的技術趨勢、市場消長、行銷策略、以及背後攝影領域發展的走向.

試問數位相機發展至今, 甚麼議題最重要? 對焦準確度嗎? 也許有點重要, 因為各家都在設計新一代的鏡頭, 不只因為更好的表面鍍膜技術已經到位, 更是為了能夠精準對焦. 連拍速度嗎? 當然不是, 都可以錄影了連拍速度夠用就好, 除非你是專業記者. 我認為太多議題都只是枝節, 不是產品區隔就是成本考量. 在這之前, 數位相機最重要的兩大議題, 就是 高ISO 、 HDR.

HDR很快就退燒, 畢竟, HDR只是攝影的一種風格, 它處理的, 不外乎是暗部、亮部、中間調. 不是每張影像都需要或都適合處理這三者. HDR很重要, 是因為它代表了一種idea, 一種渴望, 我們希望像機能如人眼般有廣闊的動態色階分部, 能同時表現相當程度的不同曝光值. 傳統的底片或是CMOS, 對亮部色彩表現沒問題, 但是暗部的, 卻是糟糕透頂. 於是乎攝影者一邊使用軟體開始從事HDR的處理, 像機廠商則拼命發展高ISO的拍攝可能. 在相機真正具備HDR的優越能力之前, 它先要把高ISO的學位修到手.

幾年前Nikon率先掀起了高ISO的戰爭. 但這場戰打下來大家發現, 根本是口水戰居多, 因為高ISO的攝影成像, 靠的是影像處理器的演算法來"去漬", 抹去了色彩的雜班, 卻嚴重的傷害了影像解析度. 於是各式各樣的硬體又被發展出來, 試圖用日本人嚴謹的解決問題方式來處理. 最普遍的做法, 是透過光學方式(microlens), 將CMOS的來源影像放大, 影像處理器於是可以得到比較多的資訊, 以決定正確的色彩表現為何. 各家的實際做法不同, 但原理都是一樣, 很快的這些microlens之間已經被設計到完全沒有空隙, 無法再將影像放大, 高ISO之戰好像忽然凝結.


回頭又來說5D Mark III (950g), 重量跟5D Mark II (905g)略重一些, 使用的電池也一樣(幸好), 對焦系統如我的預期, 多點對焦跟EOS-1DX 一樣(61個測距點), 當Canon搞清楚對焦問題之後, 很快的就會釋放到各個層級的機種, 因為對焦是很基本的事情, 沒必要搞階級身分. 連拍速度加快了(約每秒6張), 這是5D Mark II 身為專業機種被人詬病的一項主要缺失, 現已補強. 也終於支援雙卡儲存了(CF, SDHC).

(Above: resized sample image from Canon official web site)

跟EOS-1DX 相同可以單張影像重複曝光 (多種重複曝光模式), 而且從它的sample images裡面, 重複曝光的其中一張(上圖, 此為縮小圖)是我唯一能看見5D Mark III 在暗部的色彩與細節的表現, 的確可以明顯超越5D Mark II 的.


(Below: resized sample image from Canon official web site)

日本官網上的第一張Sample image(左圖, 此為縮小圖)最耐人尋味, 是一張5D Mark III 搭配 EF 100mm F2.8L Macro拍攝的梅子(桑葚一類). 光圈用的竟然是全開的F2.8. 這是非常少見的, 一來是表現這款鏡頭驚人的解析火力與色彩演繹, 在光圈全開也有如此傲人表現, 一方面也是在表達新的5D Mark III 的影像解析力有明顯提升. 尤其這張的亮暗部漸層, 很有專業質感, 但是使用ISO 320來拍攝, 就不清楚高ISO的能耐如何, 舊款5D Mark II 在ISO 400以下也都還可接受. Canon目前公布的sample images都沒有高ISO低亮度的景物, 無從得知高ISO的真正表現.

看完5D Mark III的規格, 忍不住就會疑惑, 像是一台比較輕量的EOS-1DX, 但是EOS-1DX, 標榜的是一個新的世代, 而不是Mark V, 以後EOS-1不會再分為兩種片幅, 換句話說也不會有兩種最高像素的像機, 再換句話說, 5D Mark III 居然比EOS-1DX的畫素還高(2230萬 vs. 1810萬)?? 第二個疑問是, 為甚麼5D 沒有進入新的世代5DX, 而是Mark III呢?

至少有一個答案很清楚的浮現, 對Canon而言, 數位單演發展至今, 最重要的只有兩個東西, CMOS跟影像處理器, 也只有這兩種東西的技術門檻, 會越拉越大, 大到後來想進入的廠商不敢跨足. 柯達已成往日雲煙, 相機廠商現在身兼底片跟相機製造商.

我們看到各家廠商在這裡有如戰國時代的攻防嘶殺. 我們看到SONY把別人揚棄的半透明反光鏡成功打造新的商機、殺入微單眼行列把Canon, Nikon的單眼低階與DC高階使用者搶走, Nikon反擊進入微單眼市場, 推出小的CMOS卻有一樣的影像純靜度. 我不看好微單眼的長期發展, 因為DC很快就會追上它的影像品質(例如Canon PowerShot S100), 微單眼著眼女性市場為主訴, 重量比DSLR是有減輕, 但體積之大, 沒有女生要放在包裡. 相對於Nikon正面追擊, Canon對微單的對策則是上下夾擊, 一方面發展廣受好評的HS System的Powershot S系列DC, 一方面開發比微單更大的CMOS的高階類單眼DC(如PowerShot G1X), 在畫質與體積上來跟類單搶市. 一切都要回歸CCD, CMOS, 其它的, 都只是產品區隔或市場攻防的花絮, 為什麼我膽敢說是花絮, 晚點說明.

這幾天, 我們也看到了HTC發表新機, 強調比人眼看的更快的拍照功能. Nokia同時發表4000萬畫素的照相手機, 讓我忍不住懷疑Nokia是不是瘋了, 但是看sample image的質感的確相當好. 如果手機成功掠奪中階DC的市場, 發展出畫質能夠令人滿意的機種, 手機恐怕就會開始可以外接鏡頭, 瓜分部分相機市占, 但相機廠商毫無反擊之力.

我們也看到Canon要推出Canon EOS C300/C300PL, 這是一台專業攝影機, Canon本來就活躍在家用攝影機領域, 5D Mark II成功的襲捲商業電影電視製片工業之後, 現在要擺脫平面攝影的包袱, 推出EOS C300搶入專業攝影的地盤. Canon也在美國發表過一款驚人的實驗機型, 具備高到天文數字的畫素影像感應器, 如果Canon開始切入中型相機的市場, 我也不意外, 不過, 假使135相機的畫質能夠再提升, 就可以用135的規格挑戰中型相機, Canon就不必跨入.

整體來看, 5D Mark III相當具備一線DSLR該有的姿態, 跟EOS-1DX 相比, 差別似乎只看的到介紹CMOS的文宣, EOS-1DX 標榜著畫質具有"空氣感", 5D Mark III同樣使用新的CMOS與新的DIGIC 5+, 卻沒有這個字眼. 發展數位相機, 一路走來, Canon飽受歡迎, 也倍受批評, 但我很認同它做的一件事, 它從不搞一些花俏的噱頭, 它最在意的, 就是畫質、畫質、畫質.

Canon到底在做甚麼? 又為什麼我敢說除了畫質之外都是枝節? Canon在底片時代嚴格來說只是二軍, 看世界體育競賽的場子, 清一色是黑色大炮, 現在如果看比較資深的攝影人, 用的牌子通常不是Canon. Canon自推出Canon T70後把機械相機市場拉入電子時代, 電子是Canon的強項, 那時爆冷衝出的黑馬是 Minolta 美樂達, 因為它推出了第一款135的自動對焦相機, 轟動整個市場, 迅速的奪取市占, 推出旗艦機種, 儼然稱王稱帝. 當時Minolta的對焦馬達是做在機身內, Canon獨樹一格, 是使用專利開發的超音波弧形馬達, 放在鏡頭內(現在這專利已經到期, 所以可以看到不止Canon有超音波對焦系統). Canon的自動對焦系統也就是所謂的EOS系列的開始, Canon開始大放光芒, 進到數位時代, Canon更以APS-C規格迅速奪取市場, 而 Minolta 呢? 黯然被SONY併購, 從世界上消失. 難道對焦系統不重要嗎? 當然很重要, 但是仍是花絮, 因為你會的別人也會, 無法明顯勝出的, 產品成熟後就淪為花絮. Canon的領導人很聰明, 他們明白以往大家稱Canon為相機業的Honda, 敢衝敢改, 但當產品進入成熟期後, 創新就會變得很困難, 你會的大家都會, 不會的去IC設計公司買模組回去客製化改一改就有, Minolta 沒有拉高競爭的門檻, 又沒跟上數位潮流, 曇花一現, Canon不會步其後塵, 我認為它的方向十分正確, 最重要的就是要設計出能拍出鶴立雞群的畫質, 追求Canon的色彩, Canon的解析, 王者之座的基石, 就是CMOS與影像處裡器.



因此我們揉著眼睛發現, EOS-1DX的總畫素比5D Mark III還低, 當時狂賣的Powershot S90也是出現畫素下降的現象. 這是因為先前所說的高ISO戰爭, microlens的空間已經用完, 所以開始減低畫素, 讓更多的CMOS光學感受體來組出一個畫素, 同時也採用更強的影像處理器與演算法來搭配演繹出更好的畫質, EOS-1之所以是EOS-1, 就是畫質. 但, 這樣的空間也是有限的, 我們勢必會看到新的影像感應器來取代現有的CMOS, 否則畫質就無法明顯再提升.

同步發表的, 還有新的閃燈Speedlite 600EX-RT與閃燈遙控器ST-E3-RT. 新的閃燈580EX II, 430EX II都是舊設計改良蓄電模組而已, 頂多580EX II加了防塵防滴, 重量不減反增. 新的閃燈Speedlite 600EX-RT看起來是次世代的產品了, 也終於可以有色溫片的原廠卡夾, 不必醜不拉雞的用橡皮筋綑綁玻璃紙. GN值加大一些(不重要), 改用比較不會受干擾的radio wave來傳送資訊(finally), 可配合新的多點對焦系統提供對交輔助燈, 當然做為Canon閃燈王要有防低防塵. 重量比580 EX II 還重一些(媽呀!). EX 580EX II比前一代回電時間快速很多,這款新閃燈應該也有相同水準。 對我來說(just for me), 最重要的是閃燈zoom範圍可從20-200mm. 廣角端從以往的14mm 略遜到20mm, 望遠端(比較需要控制)則從105mm 進步到200mm, 終於Canon的用家不用看Nikon的閃燈流口水了:D




閃燈遙控器ST-E3-RT則是期盼已久的, 為了這個小玩意兒, 我跟Canon反應甚久, 我抱怨的是以前舊款的remote controller用的電池是2CR5, 那種老式電池越來越難買, 而且完全不知道電力狀況, 說沒電就沒電, 傳訊的死角又多. 為了抱怨這個, 我才明白台灣有多麼沒有聲音, 網路上很多人批評Canon這個那個, 以為Canon都會知道, 其實不然, 每年Canon的亞洲區意見蒐集會議, 我們是隸屬香港Canon公司之下, 我們的(公司)貨也都是從香港那邊發貨, 所以香港有發言權, 我們沒有. 前年年尾我跟Canon講這個, 他們說他們現在可以遞紙條給香港代表, 已經有幫我反應, 還真的隔一年就有新品來了, 真不知是Canon聽見了, 還是碰巧.

這是屬於新的Canon閃燈遙控系統了, 改變了以往的訊號傳輸方式, 提供背光源可以在全黑的環境下操控. 可以操控的閃燈群組增加許多. 看來Canon還會陸續發表幾款低價位一點的閃燈補足產品層級.





網路目前看到的價格5D Mark III機身要3500美金, 比 Mark II 貴. 日幣看來還會續貶, 不知上市時會不會反應匯差. 如上市定價比5D Mark II貴, 代表它已經不擔心SONY進一步來瓜分市場了, 對Canon的使用者來說, 是喜事也是壞事.


** Images of Speedlite 600EX-RT and Remote Transmitor ST-E3-RT are from Canon USA web site.

** EOS-1DX 的發售日期Canon已經公告延到2012年6月中旬

.

2012年3月2日 星期五

[保養] 相機電池之愛肝口服液

早幾年不管是自己或朋友, 受過充電電池問題之苦, 所以過去整理過一些心得:[保養] 充電電池之續命還魂丹 , 最近幾年無意間發現一個有趣的現像, 只要是遠距的攝影熱潮啟動, 不論是北海道自助旅行旺季, 或是瘋武陵的櫻花, 只要我相關文章點閱攀高, 那篇「充電電池之續命還魂丹」的文章也會隨後有許多人點閱. 那篇文章說的比較囉嗦, 我這邊要講的簡單的實務作法, 分享我這幾年都怎麼做, 電池都可以維持在一個很健康的狀態.


這裡我要集中在一個相機的充電電池常見的問題, 就是如何保養電池以避免: "明明行前才充飽電, 怎麼拍沒幾張就沒電了??!!"


介紹我的做法之前, 先要排除一個可能:
若是在極冷的地方發生:
這"未必"是電池有問題, 鋰電池在低溫狀態本來就會出現供電中斷的現象, 把電池放入貼身處加溫(多汗者要避免電池短路, 最好都加蓋甚至是放入小塑膠袋, 多尿者自然要避免放在"該邊"加熱, 以免爆炸:), 過一會就會恢復正常. 但在低溫戶外很快電池溫度又會降到無法拍攝, 長時間拍攝, 解決之道是準備二到三顆電池, 輪流上工與身體加溫. 如果加溫電池也無法恢復供電, 反過來要檢查相機是否正常, 如果相機正常, 那電池可能落入先前那篇文章"[保養] 充電電池之續命還魂丹"所討論的問題.



   


避免相機電池遠早於預期使用壽命告終, 不外乎兩個愛肝手法: a. 不要過度放電, b. 不要充飽電放置太久不用.




a. 不要過度放電

我的方法是只要電池剩餘電力顯示剩下一格, 立刻更換電池不再使用, 並盡速將電池充電.

DSLR:
如下圖, 只要電力顯示到了一格(右3), 情況允許我就會換掉電池, 如果情況吃緊, 我會撐到一格(閃爍)(右2).

如果我到了一格閃爍的狀態, 還不更換電池, 我就是遇到那種不拍會死的情境了, 這時候我就有心理準備這顆電池要受損, 我的經驗是, 如果讓電池耗盡相機自動關閉, 不必太多次, 只要一次兩次, 電池的蓄電能力就會明顯的不如從前! 受損超過兩次, 重要的攝影場合或旅行我根本就不敢用了.


DC:
一樣, 只要電力顯示到了一格閃爍, 且顯示變成紅色(for Canon), 除非不得已不拍會死, 否則一定關機更換電池.

DC的電力顯示比較簡陋, Canon Powershot S90 如下圖在機背螢幕左上角. 不是每個機種都有電力顯示, 有些則需要切換Display顯示鈕才會出現.


底下是Canon S90 的使用說明書節錄, 照上面的意思是當剩下一格變色閃爍時還可以使用, 接下來(相機會自動將鏡頭縮入機身並關機, 嚴重時甚至直接關機, 鏡頭來不及縮回機身)才需要更換電池. 我的經驗是這樣做很危險, 電池很容易受損, 不要等你的肝受損才來狂喝蜆蒜湯, 也不要等你的電池壽損才來寶貝你的電池.

只要是電力顯示出現單格閃爍, 我就更換電池, 如果我到了一格閃爍的狀態, 還不更換電池, 我就是遇到那種不拍會死的情境了, 這時候我就有心理準備這顆電池要受損, 我的經驗是, 如果讓電池耗盡相機自動關閉, 不必太多次, 只要一次兩次, 電池的蓄電能力就會明顯的不如從前! 受損超過兩次, 重要的攝影場合或旅行我根本就不敢用了.

不是每部DC都有分格的電力顯示, 但幾乎每個機種都有電池即將耗盡的警示, 趕緊關閉, 除非不拍不行. 並且盡速充電.


同樣的, 儲存電池的時候, 除非是經常使用相機, 否則我不會在單格電力剩餘的狀態下存放, 因為單格的電力, 代表大約剩下不到20%的蓄電量, 但除非拿電子儀器去量測, 否則無法得知到底真正的剩餘電力是這單格所代表的上緣? 中間? 還是下緣? 所以這種情況我一定會先充電才存放電池, 至於充多飽停止, 就是下一個要說的.




b. 不要充飽電放置太久不用

充飽電(100%全飽)放置太久不用電池會受損, 雖然這個損傷不若過度放電的明顯. 如果我無法預期短時間將使用該電池, 我會進行完整充電的時間/4, 或者大約是15~20分鐘的充電. 這是我的經驗值, 效果還不錯, 這麼做的原因是充電的過程並非平均線性的將電力充飽, 而是越後面的電力要花非常多的時間才能灌入(就像我們吹氣球一樣), 所以如果我希望以50%的電量進行存放電池, 從低電量起充, 大約充個20~25分鐘(DSLR), 30~40分鐘(DC, EOS-1D)就可以了.



我依照這樣的方法保養電池已經好幾年了, 電池的狀況都一直維持的很好, 從來也不會讓我"傻眼", 攝影的時候要費心的細節已經夠多, 拍攝當下要能夠專注而且保持頭腦靈活, 好的電池狀態不僅有助於此, 更能讓人放心的享受攝影的樂趣. 不佳的電池不僅造成干擾, 更可能中斷整個苦心計畫, 嗯...對不起, 不是中斷, 是開始沒多久就shutdown.


可以想像大老遠跑去武陵、計畫了半天到了北海道自助旅行, 結果電池第一天就出狀況, 而且還在開鏡幾分鐘之內, 一定讓人臉色如霜, 櫻花泣血, 萬一同行的還有個死愛照相的人, 就等著你的相機狂照, 更是趕羚羊(語出六合夜市)趕到天涯海角, 只能內心哀歌哭唱蘇武牧羊... 相機的鋰電池就像肝臟, 默默的付出, 受損了也不會叫一聲, 平常就要高唱愛肝廣告主題曲、保養相機的電池, 健康無價, 相機的電池原廠的一顆也要千把塊, 拍到難得的照片作為紀念, 也是無價.


[註]
** 電池不用也會逐漸流失電力,流失速度與溫度、濕度相關(越高越快)。很少用相機的人至少每三個月要檢查電力一次。
** 首張照片使用 HTC Aria 手機拍攝
** Other images quoted from Canon EOS 7D and S90 manuals.
** 外接閃燈的充電電池非鋰電池, 保養方式不盡相同
** 若相機一年拍不到兩三次, 就屬於罕用的狀況了, 充電儲存應該拉高到80%, 而非50%, 以策安全, 並每季檢查電力剩餘

相關文章
[保養] 充電電池之續命還魂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