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11日 星期日

[特寫] 指甲螳螂(1)


Tiny Mantis

A little tiny Mantis
Canon EOS 5D Mark II
Canon EF 100mm F2.8 Macro
(Synthetic Photo)



會拍到這隻如身長如指甲大小的螳螂實在意外, 搬到新家一兩個月, 在露臺馬纓丹叢看過它幾回, 颱風過後就不見蹤影, 前兩天看見一隻蜜蜂大小的蜂鳥(註: 感謝匿名網友指正, 台灣沒有蜂鳥, 看見的是一種天蛾!), 用長長特化的嘴吸食著一朵朵馬纓丹花, 就想再來碰碰運氣, 沒想到沒看到蜂鳥, 卻看見這隻螳螂小傢伙在欄杆上伸懶腰, 我伸手在它的路徑之前, 它也毫不客氣就上了我的手臂, 因為外面細雨霏霏, 我就帶回屋裡拍.

從不曾在室內照昆蟲, 忽有嬌客到訪, 不知道它會有甚麼行為反應, 火速抄傢伙開拍, 連滾帶爬弄裝備打燈, 來不及思考, 一盞孤燈就開鏡了(後來發現裝的是演色性不佳的省電燈泡, 唉~).

從小就很迷這種昆蟲, 剛到屋裡, 這小傢伙完全不怕人, 磨刀霍霍, 東張西望, 螳螂本來就是很悍的昆蟲, 體型大一點的甚至可以跟攻擊性強的大型胡蜂纏鬥. 後來它發現我也不怕它, 還搞了個黑媽媽的大傢伙, 長了一根長長的鼻子, 鼻子前端還有眼睛的東西一直對著它, 好漢不吃眼前虧, 它就開始移動, 幾步之後發現那個黑色長鼻單眼的傢伙追了過去, 它就開始打螳螂神拳, 身體像在搖晃的樹枝不停的搖晃, 問題是周遭所有的東西都沒有搖晃, 所以它的欺敵戰術顯得非常好笑, 但過不久我就從哈笑變成醞火, 這樣一直搖來搖去怎麼照啊, 忍不住對它說: "knock it out!"

它停止搖晃之後改成拔腿就跑, 我就想辦法把它引到瓶子上面拍照, 然後它又忽然打螳螂拳, 忽然又落跑, 就演變成攝影師跟model之間雞飛狗跳的追逐畫面. Anyway, 拍的腰痠腿疼, 眼看它已經有點火大要改打降龍十八掌, 我就把它送到室外, 放在馬纓丹葉子上, 看它毫髮無傷的揚長而去.

一個小小的心得是... 室內不是很適合照這類的昆蟲, 它三角形的眼與嘴部會不停的轉動觀察四周, 更不用說觸鬚, 室內商業攝影的燈為了控制反差, 不會很亮, 因此不易拍出頭部清晰的照片. 另外一個想法是, EF 100mm F2.8 macro的1:1放大倍率在這種尺寸的拍攝標的範圍, 有點不足, 開始考慮加購MP-E65mm F2.8, 可以到5倍的放大倍率.


.

8 則留言:

馬克斯 提到...

65mm應該會比100mm更靠近被攝物吧!這樣會不會嚇到小動物呢?

有些生態攝影,我想...如果不是靠那麼近,怎麼可能拍的這麼清楚?但是靠那麼近,怎麼不會把對方嚇走?

ryanImage 提到...

:D 有可能會嚇跑小動物, 也有可能攝影師會被小動物嚇到.

對無法靠近, 或是靠近有危險性的被攝物, 會採用焦長比較大的macro鏡頭, 例如Canon 第一款L級的macro鏡頭: EF 180mm F3.5L USM.

我認為放大倍率的效益大於焦距. 大多數的macro交換鏡頭放大倍率都是1:1, 或多或少. 1: 1代表在135mm的底片上, 成像的尺寸可以跟實物一樣大小. 以2000萬畫素的相機拍攝, 一張郵票可以比螢幕大很多.

另外常見的macro照片處理就是裁切, 因為macro鏡頭的解析力很強, 局部放大看的更清楚. 也因此不一定要很靠近被攝體.

我在flickr也看過用400mm的望遠鏡頭當macro鏡. 望遠鏡頭的影像品質通常都很好, 照相後局部裁切, 也是不錯的macro作品, 但是淺景深的表現可能還要用後製加強一些.

匿名 提到...

蜂鳥??

ryanImage 提到...

對呀, 是蜂鳥, 看的很清楚, 應該不會看走眼:D

匿名 提到...

你住在台灣嗎? 台灣沒有蜂鳥... 有像蜂鳥的蛾哦! 眼睛有看清楚嗎??

ryanImage 提到...

我查了一下網路, 你是對的, 好像稱之為透翅天蛾/長喙天蛾之類的昆蟲, 真是驚訝啊, 沒想到身上的覆蓋跟羽毛如此之像, 飛行的靈活度也不像蛾類蝶類(比較像蜂).

感謝指正!! 又增長了知識.

匿名 提到...

螳螂拍得很好呢! 希望下次有機會可以看到你捕捉到長喙天蛾/xxx蛾...的珍貴相片. ^^

ryanImage 提到...

過獎. 我也一直希望可以拍到, 但目前看來不容易, 看見三次, 都是在太陽開下山的片刻, 光線狀況極不佳, 眼見寒冬將至... 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