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from Canon Japan Official Web site
自Nikon用Nikon 1殺入無反光鏡相機市場之後, 大家的問題都馬上轉為Canon是否要跟進. 即便市場一直盛傳Canon有製造雛型機, 台灣的原廠也承認有此事, 但Canon的口風相當緊, 據我的消息來源指出, 即便在上個月, 公司內部會議都沒有任何無反光鏡的訊息. 但July 23, 2012 Canon官網就公告無反光鏡相機M系列將於九月面市.
Image from Canon Japan Official Web site
這個M系列並沒有要取代PowerShot等級相機的意思, 因為它掛的是EOS系列, 換句話說, Canon把它視為單眼相機的延伸機種, 網路上有詳細規格可以查詢, 對我來說最重要的只有兩個資訊, 一個是CMOS採用APS-C, 另一個是對焦的速度應該還不錯(位相差+對比 對焦), 機身298g. Canon佔了晚來的"優勢", 用一塊最大的CMOS吃了各家廠商的豆腐.
EOS M 的規格看來好像並沒有特別驚艷, 但Canon跟Nikon一樣, 不像Panasoic/Sony, 他們沒有(或很輕)單眼市場的包袱, 把無反光鏡相機規格打造得太好, 先損傷的是自己的低階單眼市佔, 有人會覺得反正一樣是自己品牌的用家, 何必顧慮, 其實不然, 無反光鏡相機的鏡頭便宜(也很輕), 沒幾隻可選, 也因此綁不住用家, 沒有品牌忠誠的延續力.
那Canon推這系列幹嘛呢? 上半年Canon還狂推好幾款類單眼相機, Canon PowerShot G1X的畫質好到讓人噴飯, 之前幫朋友研究購買相機, 看了很多G1X的sample images, 好到簡直跟單眼沒甚麼兩樣, 若不是對焦速度與最近對焦距離讓我無法下手, 還真是會心動. 原以為是類單眼賣不好, 所以決定推EOS M, 但據我的了解, PowerShot G1X 跟 G12 都賣得相當好, 進入暑假更是熱賣! 台灣的讀者往往把Canon跟Nikon當作競爭對像, 也許也會如此解讀EOS M 與 Nikon 1的存在, 但我知道不是這樣, Nikon跟Canon互相把彼此視為市場分瓜者, 兩個根本就是哥倆好, 資訊透明得很, 彼此推新機種謹然有序, 很少互相同時搶市, 這次你先, 下次就輪我, 他們兄弟倆不爽的是任何外來 打算搶走他們的市佔者, SONY大概是他們最看不順眼的吧! (可憐SONY這幾年一直經營慘賠, 目前Canon已經是日本市值最大的電子股了) (有競爭, 對消費者才是好事, 對品牌廠商也是)
Image from Canon Japan Official Web site
我認為Canon推EOS M有幾個意義. 一是Canon承認這是個非進入不可的市場, 就算它的其他產品可以涵蓋, 但市場告訴Canon大家期待有一個機身簡單, 質輕, 可以更換鏡頭的單眼相機, 而Canon不管怎樣把最低階的單眼輕量化, 都無法讓市場滿意, 尤其是女性的使用者. Canon必須填補這個空洞, 以降低SONY對市佔的侵蝕.
第二是Canon意識到相機不再單純只是影像工具, 部分是流行時尚, 是社群工具, 是娛樂配件, 重點已經轉為"拿著某些相機"所代表的意義, 不管拍起來有多好, 或多爛.
第三是單眼市場已經穩定飽和, 與其苦苦等候新款推出的換機潮, 不如改變思維, 誰說用家不能同時擁有兩台相機, 或是更多? 只要仍是Canon就行. 換言之, 鎖定的消費群不只是新手或是女性, 而是擁有廣大鏡頭的DSLR用家. 對旅行中或街景攝影師的單眼使用者來說, 龐大的、看起來很厲害的、黑馬馬的大相機未必有利於取得想要的畫面, 往往引人注意, 產生戒心, 惹來敵意, 而且全世界都有一種現象, 如果你眼睛貼在相機後面拍照, 通常都先認為你不懷好意, 但如果你使用一般DC那種手持方式拍照, 即便拍的跟單眼一模一樣清晰, 大部分的人都會覺得比較沒有關係, 因為"看起來比較不專業". 事實上真正具殺傷力的都來自針孔隱藏式攝影機。 如果身邊有一台體積小重量輕的像機, 可以在某些情況代替旗艦單眼, 容易取得拍攝許可, why not?
Canon EOS M 的閃燈熱靴採用DSLR的標準規格,這對吸引現有DSLR使用者多買一部輕量機是合理而且重要的。對攝影新手來說,通常不會在閃燈的應用上有深入的著墨,也不會購置太多閃燈,但對許多老手來講,閃燈的應用是區分高下的分水領,往往擁有超過一隻閃燈,這些閃燈都可以在EOS M上使用,從這個角度來看,EOS M 的目標消費群不自限於初階使用者應該是無疑問的。
儘管如此, 我個人還是不看好無反光鏡相機的 長期 發展. 低階的DC已遭照相手機蠶食, 我這次去突尼西亞旅行, 全團最低階的像機竟然是PowerShot. 高階的DC, 會往類單眼演化, 而類單眼的CMOS大型化已勢在必行, 又向上擠壓無反光鏡與低階單眼的空間. 無反光鏡相機重量很輕, 但鏡頭一上去體積還是不小. 一旦像Canon PowerShot G1X那種類單眼進化到對焦速度、連拍、微距、操控性、快門延遲等都昇級(這些技術上都早已不是問題, 商品價位定義與產品區隔定位而已), 體機又小到可以放在西裝口袋、晚宴包、登山包的側袋, 這是個更理想的選擇. 一如早年Apple差點破產告訴我們, 不是最好的商品, 就能存續. 市場的選擇才是終判, 因此在這個當下, 我們熱鬧看待數位相機的發展進程, 也等著看市場如何選擇.
透過轉接環, EOS M 就有大量的Canon鏡頭可以使用, 如下圖.
Image from Canon Japan Official Web site
目前看的到EOS M有兩款專用的EF-M鏡頭, 一款walk-around (EF-M 18-55mm F3.5-5.6 IS STM), 一款定焦餅乾鏡(EF-M 22mm F2 STM), 如下圖(媽呀, 這是甚麼爛sample image啊!). 重點是兩款鏡頭的光學品質都相當棒!! 未來會再補上更多款EF-M.
Image from Canon Japan Official Web site
EF-M F22mm F2 STM Sample Image
Image from Canon Japan Official Web site
如果有注意Canon情報, 在上個月就會發現Canon已經漏了餡, 它的一款40mm F2.8 STM 步進式對焦馬達新鏡頭, 一看就是餅乾鏡的血統, 為了嘗試STM鏡頭, 幾個星期前還特別跑去Canon試用. STM跟機械式相比, 比較安靜, 精準度可以提高, 但未必比較快, 至少在40mm F2.8這款是如此. 不過真的是很輕! 步進馬達跟對焦系統的關連,找機會再來探討。到目前為止實測的結果, STM 的對焦似乎有點太慢, Canon為何現在推出這個十幾年前研發的老專利產品, 令人費解!?
[2012.11.01更新]
Image from Canon Japan Official Web site
目前預定是九月上市, 但我有點懷疑, EOS 5D Mark III 跟 EOS 1D-X都為了趕奧運熱潮風火上市, EOS M居然選九月, 看上美國返校熱潮的購買力? 也許是巴望經濟硬著路的中國十一長假吧! 也可能又是行銷手法, 先讓想買的人不要急著買別的, 我猜第四季上市比較合理, 上半年全球經濟慘兮兮, 看看年底是否有餽勞苦哈哈自己的購買潮吧! 括弧笑 (語出 十萬個冷笑話)
另, EOS M 居然沒有編號,例如650D這種,應該代表這款是開宗立派的機款,Canon 觀察市場反應、對低階單眼的衝擊、以及爭詢專家意見,下一款的規格就可觀察Canon是否讓mirror less 機種放手一搏。對了,EOS M 的 M,代表無反光鏡mirrorless,不是mini。
至於Nikon會不會變更無反光鏡機種的CMOS尺寸呢?我賭會的那邊。
[註1]
** 最新(09.12)Canon公告9月29才會上市EOS M 的雙鏡頭套裝(two lens kit)合售組. 單機與單鏡在10月中旬才會上市
[註2] 日幣貶值的價差完全被代理商整碗端去, 將近15%的利差, 對消費者很不公平, 現在相機水貨跟公司貨的價差拉很大, 有些機種甚至相差萬元台幣之譜. 台灣的消費者實在太好欺負, 所以代理廠商都吃定買方, 大家應該延遲購買, 只要推遲個三個月到半年, 廠商一定大打折扣, 就算廠商開票到期還敢撐著, 日本首相也會自動來關切的! 有些賣公司貨的會騙消費者說「我們早就在日幣貶值之前進貨的」(放屁! 電子產品最怕庫存, 是寧可缺貨也不會囤貨); 有的會騙說: 「我們都是用港幣(或說用美金)計價的」(更是放屁! 台幣還跟著貶一些, 港幣跟美金都是相對升值, 應該吐出的利潤更大). 當日幣漲的時候, 怎麼廠商馬上都反應漲價? 日幣一貶嘴臉就變, 消費者不要予取予求, 不買最大! 不要花了錢還受氣.
有些賣公司貨的會騙消費者說「我們早就在日幣貶值之前進貨的」(放屁! 電子產品最怕庫存, 是寧可缺貨也不會囤貨); 有的會騙說: 「我們都是用港幣(或說用美金)計價的」(更是放屁! 台幣還跟著貶一些, 港幣跟美金都是相對升值, 應該吐出的利潤更大). 當日幣漲的時候, 怎麼廠商馬上都反應漲價? 日幣一貶嘴臉就變, 消費者不要予取予求, 不買最大! 不要花了錢還受氣.
時至今日(22, Apr., 2013), 日元不管是對美金、歐元、人民幣, 都眨值了25%~30%, 台灣Canon相機都是從香港進口, 香港跟日本進貨, 成本早就大降特降, 台灣跟香港結算, 用的是美金, 有些廠商就會騙消費者說因為用美金進貨所以沒降價, 真是瞎扯, 廠商不是暗呑利差, 就是它應該去向香港要求降價, 自己該做的沒做卻推的一乾二浄. 更有可能是二邊瓜分這個利益, 台灣的消費者被欺負慣了, 只會排隊盲目搶購卻不會團結抵制。 水貨價格已經鬆動, 公司貨大家要暫停購買, 別被多送的2千元贈品騙去, 那只是匯率貶值的價差的一小部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